centos桥接模式网络配置
目錄
1.Nat模式
2.橋接模式
3.橋接模式配置
?3.1. 配置ifcfg-eth*
3.2.配置網關地址
3.3.配置DNS地址
4.網絡通信測試
4.2.訪問外部網絡
5.xshell連接
5.1.xshell連接與退出
5.2.設置xshell連接時間
centos下網絡配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模式)模式,還有一種是橋接模式(Briage NetWorking)
1.Nat模式
? ? ? ?NAT模式下的虛擬系統的TCP/IP配置信息是由VMnet8(NAT)虛擬網絡的DHCP服務器提供的,無法進行手工修改,因此虛擬系統也就無法和本局域網中的其他真實主機進行通訊。使得虛擬局域網內的虛擬機在對外訪問時,使用的則是宿主機的IP地址,這樣從外部網絡來 看,只能看到宿主機,完全看不到新建的虛擬局域網。就是虛擬系統會通過宿主機的網絡來訪問外網,而這里的宿主機相當于有兩個網卡,一個是真實網卡,一個是虛擬網卡,真實網卡相當于鏈接了現實世界的真實路由器,而宿主機的虛擬網卡,相當于連接了一個可以認為是虛擬交換機。因此有:虛擬機可以上網可以ping通主機,但是主機ping不通虛擬機。
2.橋接模式
? ? 虛擬機和宿主機在網絡上就是平級伙伴的關系,相當于連接在同一路由器或者交換機上。
?
? ? ? 但是橋接模式需要手工為虛擬系統配置IP地址、子網掩碼,而且還要和宿主機器處于同一網段,這樣虛擬系統才能和宿主機器進行通信。以實現通過局域網的網關或路由器訪問互聯網。使用bridged模式的虛擬系統和宿主機器的關系,就像連接在同一個Hub上的兩臺電腦。相當于在一個局域網內創立了一個單獨的主機,他可以訪問這個局域網內的所有的主機,但是需要手動來配置IP地址,子網掩碼,并且他是和真實主機在同一個網段(nat是兩個網段)
因此對比nat模式和橋接模式,總結歸納有如下幾點:
橋接: Bridged Networking--橋接網絡。手動配置IP、子網掩碼、網關,地址需要和宿主機同一網段,相當于局域網內新建了一臺主機。
NAT: Netword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模式)。借助宿主機來上網,沒橋接那么麻煩,只用配置DNS即可。缺點:扎根于宿主機,不能和局域網內其它真實的主機進行通信。
共同點:
橋接網絡和NAT網絡全都能夠通過虛擬機上網。
不同點:
橋接網絡的配置相對麻煩,能夠在局域網之間訪問,能上網,應用廣。
NAT配置簡單,但是能和宿主機通信,能上網,應用狹窄。
因此這里著重記錄下如何配置橋接模式的。
3.橋接模式配置
? ? 在虛擬機設置中,選擇橋接模式
由于要配置和宿主機在一個網段,因此在dos下查看宿主機的ip,自己使用的是hp的筆記本,涉及無限網卡,這里使用ipconfig /all查詢所有
宿主機器的ip地址,網關,DHCP服務器和DNS服務器地址如上所示
?3.1. 配置ifcfg-eth*
?這里的是ifcfg-eth0,對應宿主機的靜態Ip,子網掩碼,網關和DNS。進入vi模式之后,按下 i? 編輯模式,完成之后按下 Esc退出,按下:qw保存退出即可
?
當然這里,一般可以在和宿主機同網段的ip進行ping測試,如果無法ping通(表示一般無人使用當前Ip地址),則可以作為自己虛擬機的ip地址。
3.2.配置網關地址
在/etc/sysconfig目錄下的network中
vi進入之后,輸入i 進行編輯,修改網關地址和宿主機一致
按下esc退出編輯模式,按下:wq保存退出
3.3.配置DNS地址
vi /etc/resolv.conf
修改為和宿主機一致
?按下esc退出編輯模式,按下:wq保存退出
這樣地址、網關和DNS均配置完成。下面進行驗證一下
4.網絡通信測試
4.1.和宿主機通信
由于前文中介紹過,NAT模式中存在宿主機無法Ping同虛擬機的情況,因此這里對于橋接模式,也需要驗證下宿主機和虛擬機的互相通信,驗證一下宿主機是否能ping通虛擬機
這樣虛擬機和宿主機之間是互通的
4.2.訪問外部網絡
這里主要驗證下是否能訪問公共網絡,比如www.baidu.com
也可以訪問成功。
5.xshell連接
5.1.xshell連接與退出
? ? 由于在centos下直接操作不是很方便,每次進入到命令行下使用ctrl+G,退出使用ctrl+alt,因此使用xshell連接后進行操作,首次連接一般都是新建連接,對于進入到xshell對話框之后,可以直接使用open命令連接
那對于退出,可以exit和logout兩種方式,使用logout表示注銷用戶;而exit 表示退出控制臺,至于二者的具體差別參考?linux中的退出命令exit與logout命令的區別,介紹的較為詳細。
5.2.設置xshell連接時間
連接xshell一段時間后會自動斷開,當然這樣也是比較推崇的方式,不建議一直連接,但是比如測試環境有時確實需要一直連接的情況,方便測試人員工作的開展,也是可以進行一些設置。
首先設置客戶端的請求時間間隔
Keep Alive修改。我的xshell的Keep Alive的默認Interval是60秒,即每隔60秒,客戶端就要向服務器發送一次包,得到服務器的確認后,連接保持。
設置服務端的時間
?
ClientAliveInterval 用來指定服務器向客戶端發送消息的時間間隔。默認是0,即不發送。
ClientAliveCountMax 用來指定服務器向客戶端發送消息的次數。若到達指定的次數,客戶端一次也沒有回復,那么連接就要斷開。
修改配置:
ClientAliveInterval 60 //每隔60秒,服務器就要向客戶端發送一次消息,客戶端響應后,連接才會保持,否則,斷開。
ClientAliveCountMax 3 //可以使用默認值3
?
因此建議不要設置成一直連接,c/s模式同真實場景一樣,只有給服務端一定間隔時間內發送心跳消息,才能讓鏈路保持alive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entos桥接模式网络配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多线程与GIL
- 下一篇: docker之centos7安装d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