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SI七层网络模型与TCP/IP四层网络模型
下圖是TCP/IP與OSI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
為了標識通信實體中進行通信的進程,TCP/IP協議提出了協議端口(protocol Port)的概念。端口是一種抽象的網絡結構(包括一些數據結構和I/O緩沖區)。應用程序通過系統調用與某端口號建立連接后(binding),傳輸層傳給該端口的數據都被相應的程序接收,相應程序發送給傳輸層的據都通過該端口輸出。
?
1.物理層 規定了如何為網絡通信實現最底層的物理連接,以及物理設備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如:如何使用電纜和接頭的類型、用來傳送信號的電壓等。需要注意的是,網絡通信過程中所需的物理媒介(網線、線纜等),其實并不屬于物理層,因為物理層實際上是一種規定,規定這些物理媒介設備在連接網絡時的各種規格、參數以及工作方式。但是同時,雙絞線、線纜等物理媒介又是物理層的實現。
2.數據鏈路層 規定了如何進行物理地址尋址、如何在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幀frame)的可靠傳遞以及流量控制。
數據鏈路層協議有SLIP協議、CSLIP協議、PPP協議等。交換機,對幀解碼并根據幀中包含的信息把數據發送到正確的接收方,所以交換機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
3.網絡層 規定了通過哪些網絡節點、什么樣的網絡路徑來將數據(數據包)從發送方發送到接收方。
在網絡層中,確定了從節點A發數據到節點B的網絡路徑,經過哪些節點。網絡層既可以建立LAN通信系統,更主要的是可以在WAN網絡系統中建立通信,這是因為它有自己的路由地址結構,通過路由協議(又稱可路由協議)進行網絡通信的路由工作。
4.傳輸層 負責總體的數據傳輸和數據控制,提供端到端的交換數據的機制。傳輸層對數據(段)進行分割和重組,并且進行流量控制和根據接收方的接收數據能力確定適當的傳輸速率。
例如以太網無法處理大于1500字節的數據包,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數據片段,并對小數據片段進行序列編號。接收方的傳輸層將根據序列編號對數據進行重組。傳輸層協議有TCP協議、UDP協議等。
5.會話層??? 在網絡中的兩個節點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通信。
6.表示層??? 在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對數據進行格式化,使之能夠被另一方理解。即發送方的表示層將應用程序數據的抽象語法轉換成網絡適用于OSI網絡傳輸的傳送語法,接收方則相反。除此之外,表示層還可對數據進行加密與解密。
7.應用層 最頂層的OSI層,為應用程序提供網絡服務。
如為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功能提供協議支持。應用層協議有HTTP協議、FTP協議、SMTP協議等。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6.OSI七层网络模型与TCP/IP四层网络模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9.默认构造函数
- 下一篇: 33.向vector里面添加数字,换行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