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ource /etc/profile命令
在linux下安裝海思交叉編譯工具的時候,碰到個問題,本來提示安裝成功了,但是在用makefile編譯庫的時候,仍然提示找不到交叉編譯工具鏈:
make:arm-vfp-uclibc-linux-gnu-gcc: Command not found.
請教別人,用source etc/profile 命令之后,發現工具鏈加載進來了。make命令成功。
百度source etc/profile ,該命令的作用和用法如下:
方法1:
讓/etc/profile文件修改后立即生效 ,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 /etc/profile
注意: . 和 /etc/profile 有空格
方法2:
讓/etc/profile文件修改后立即生效 ,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source /etc/profile
附:Linux中source命令的用法
source命令:
source命令也稱為“點命令”,也就是一個點符號(.)。source命令通常用于重新執行剛修改的初始化文件,使之立即生效,而不必注銷并重新登錄。
用法:
source filename 或 . filename
source命令除了上述的用途之外,還有一個另外一個用途。在對編譯系統核心時常常需要輸入一長串的命令,如:
make mrproper
make menuconfig
make dep
make clean
make bzImage
…………
如果把這些命令做成一個文件,讓它自動順序執行,對于需要多次反復編譯系統核心的用戶來說會很方便,而用source命令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它的作用就是把一個文件的內容當成shell來執行,先在linux的源代碼目錄下(如/usr/src/linux-2.4.20)建立一個文件,如make_command,在其中輸入一下內容:
make mrproper &&
make menuconfig &&
make dep &&
make clean &&
make bzImage &&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_new &&
cp System.map /boot &&
vi /etc/lilo.conf &&
lilo -v
文件建立好之后,每次編譯核心的時候,只需要在/usr/src/linux-2.4.20下輸入:
source make_command
即可,如果你用的不是lilo來引導系統,可以把最后兩行去掉,配置自己的引導程序來引導內核。
順便補充一點,&&命令表示順序執行由它連接的命令,但是只有它之前的命令成功執行完成了之后才可以繼續執行它后面的命令。
[url=http://blog.csdn.net/simon_dong618/archive/2007/04/24/1581132.aspx][/url]
問題:linux下有些工具安裝之后,除了要修改root下的.bashfile(也就是添加個環境變量) ,還要修改etc/profile 下的環境變量 , 兩個profile是干什么用的?區別?
解答:/etc/profile :這個文件是每個用戶登錄時都會運行的環境變量設置,屬于系統級別的環境變量,設置在里 面的東西對所有用戶適用; .bashfile 是單用戶登錄時比如root會運行的,只對當前用戶適用,而且只有在你使用的也是bash作為shell時才行. rpm是red hat,fedora,centos這幾個發行版使用的安裝包,和其它tar.gz的區別是有個文件頭,多了一些信息。 rpm包多數是二進制文件,可以直接運行的,但tar.gz包很多是源代碼,要編譯后才能運行。 二進制文件和windows下的exe文件一個意思,可以直接運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source /etc/profile命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每次开机都要source /e
- 下一篇: ORACLE将表中的数据恢复到某一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