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巨头为何痴恋开源软件?英特尔Imad Sousou来解密
芯片巨頭為何癡戀開源軟件?英特爾Imad Sousou來解密
發表于19小時前| 1001次閱讀| 來源CSDN| 12 條評論| 作者董世曉
英特爾開源OpenStackImad Sousou width="22" height="16" src="http://hits.sinajs.cn/A1/weiboshare.html?url=http%3A%2F%2Fwww.csdn.net%2Farticle%2F2015-11-27%2F2826352-intel-opensource&type=3&count=&appkey=&title=%E5%9C%A810%E6%9C%88%E5%BA%95%E4%B8%BE%E5%8A%9E%E7%9A%84OpenStack%E4%B8%9C%E4%BA%AC%E5%B3%B0%E4%BC%9A%E6%9C%9F%E9%97%B4%EF%BC%8C%E8%AE%B0%E8%80%85%E6%9C%89%E5%B9%B8%E8%A7%81%E5%88%B0%E4%BA%86%E9%A6%96%E6%AC%A1%E9%9D%A2%E5%AF%B9%E4%B8%AD%E5%9B%BD%E5%AA%92%E4%BD%93%E7%9A%84%E8%8B%B1%E7%89%B9%E5%B0%94%E5%85%AC%E5%8F%B8%E8%BD%AF%E4%BB%B6%E4%B8%8E%E6%9C%8D%E5%8A%A1%E4%BA%8B%E4%B8%9A%E9%83%A8%EF%BC%88SSG)%E5%89%AF%E6%80%BB%E8%A3%81%E3%80%81%E8%8B%B1%E7%89%B9%E5%B0%94%E5%BC%80%E6%BA%90%E6%8A%80%E6%9C%AF%E4%B8%AD%E5%BF%83%E6%80%BB%E7%BB%8F%E7%90%86Imad%20Sousou%EF%BC%8C%E5%B9%B6%E8%AF%B7%E4%BB%96%E5%88%86%E4%BA%AB%E4%BA%86%E8%8B%B1%E7%89%B9%E5%B0%94%E7%9A%84%E5%BC%80%E6%BA%90%E8%A7%82%E3%80%82&pic=&ralateUid=&language=zh_cn&rnd=1448710426858" frameborder="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摘要:在10月底舉辦的OpenStack東京峰會期間,記者有幸見到了首次面對中國媒體的英特爾公司軟件與服務事業部(SSG)副總裁、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總經理Imad Sousou,并請他分享了英特爾的開源觀。Linux,Hadoop,OpenStack,Spark,Docker,Kubernetes……云和大數據時代的這份開源項目的清單可以拉得很長,但細心觀察這個長單子的參與者列表,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常客的身影——英特爾,而且讓人意外的是,在很多開源項目和社區之中,論資金和技術年的貢獻,論技術推廣上的支持,這個以純硬形象為大眾所知的芯片巨頭都能名列前茅。
作為人們傳統印象中專注于芯片、專注于硬件的英特爾,為何在開源方面投入如此大的力量?它的開源策略又是怎樣的?它在如今最熱的云計算開源技術——OpenStack領域又進行了哪些投入?在10月底舉辦的OpenStack東京峰會期間,記者有幸見到了首次面對中國媒體的英特爾公司軟件與服務事業部(SSG)副總裁、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總經理Imad Sousou,并對他進行了深入的訪談。
英特爾公司軟件與服務事業部(SSG)副總裁、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總經理Imad Sousou
支持開源初衷
Imad Sousou介紹說,英特爾之所以這么熱衷于投身開源,在于它非常注重以客戶為導向,同時也是順應行業中普遍的戰略趨勢。整個行業都在大刀闊斧地采用開源模式,開源模式的種種優勢可幫助企業專注于其業務模式。以英特爾十多年前就開始大力支持的Linux平臺為例,全球十大開源數據中心,包括百度、阿里巴巴、Google、亞馬遜、Facebook、維基百科等,都是基于Linux平臺,其中90%基于OpenStack。而當這些互聯網公司使用Linux時,就會采用基于英特爾的架構,而隨著它們對計算機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就會自然而然地為英特爾帶來收入。所以英特爾成為對Linux貢獻最大的企業——貢獻了大約12%的Linux源代碼,緊隨其后的是Red Hat,貢獻8%左右。可以說,這就是英特爾之所以積極投身開源的一個縮影。
開源項目之抉擇
開源項目眾多,如何準確選擇投入哪個項目,就成為在決定投身開源之后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作為英特爾開源技術中心掌門人,Imad Sousou坦言,這個問題很難有標準答案。選擇哪個開源項目取決于這個項目的成功程度,以及對這個項目的戰略評估,要高度謹慎。所以要盡早在這個項目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結合多方面信息,準確判斷它是否具備潛力,如果得到肯定結論的時候要堅定地投入進去。很多時候,比如OpenStack這樣的項目,最開始時并沒有企業部署OpenStack。但當大家慢慢發現它具備變革數據中心的潛力時,就逐步升級使用這類云、軟件、服務和基礎設施。就因為預見到了這個發展趨勢,英特爾在早期便投身到了這個項目中。
OpenStack:年少得意正當時
當前,OpenStack雖火,但使用OpenStack的企業的數量并未與之成正比,也引來了不少人的質疑。
Imad分析稱,這一切源于OpenStack技術還太年輕,而改造數據中心顯然比將操作系統從Windows 8升級為Windows 10困難得多。這一點與隨后采訪的OpenStack基金會執行總監Jonathan Bryce的看法是一致的。
改造數據中心,或從傳統數據中心或企業數據中心轉變為基于云的數據中心是一個成本高昂、耗時耗力的過程。一般而言,企業采用的云不只是基于OpenStack,要復雜得多,所以向OpenStack遷移時需要花費數年時間,不可能從一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快速轉變為另一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因此,Imad認為OpenStack 的發展軌跡實際上符合預期,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慢慢提升使用率。
OpenStack的中國化探索
在OpenStack方面,英特爾一直與中國的伙伴和客戶們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巨型企業,也有AWCloud和99Cloud等新興的專注于OpenStack的企業。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底層技術架構層面;而與華為的合作,則主要是電信平臺、數據中心平臺等。
基于OpenStack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不太易于使用、部署、維護、管理、升級等問題,而許多客戶又想使用OpenStack的現狀,英特爾繼宣布攜手Rackspace建立OpenStack創新中心,并將為其構建全球最大OpenStack開放者云后,也和中國與AWCloud、99 Cloud等公司深度合作,為其提供基礎支持,共同推進“Cloud for All”計劃,以及同他們一起和硬件伙伴們打造基于英特爾平臺和OpenStack商業版本的云一體機(Cloud in a Box),來幫助更多企業輕松部署基于OpenStack的云解決方案。
Imad總結說,英特爾將針對OpenStack建立分銷商和系統集成商網絡,打造類似于Linux領域里的那些出色的分發生態系統(商業版本的生態系統),通過與AWCloud、99Cloud、Mirantis的合作,推出基于 OpenStack 技術的商用解決方案,并最終形成大規模的解決方案生態系統。這便是“Cloud for All“計劃,這便是英特爾接下來在開源領域的重點發力。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芯片巨头为何痴恋开源软件?英特尔Imad Sousou来解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临阵磨枪,血拼季网站优化的最后三板斧
- 下一篇: SDCC 2015前端专场札记: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