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技术解析一」运营和业务模式详解
概述
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我始終堅信所有成功的產品一定是業務驅動的,即使是技術驅動的產品也總有一天會走向業務驅動。今天要介紹今日頭條的內容推薦技術,首先要先從業務模式來介紹。
就拿頭條內容跟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模式做一個比較:
1)微信公眾號是典型的什么樣的人下什么樣的菜。做微信公眾號首先要有粉絲,要有一個特定領域的受眾群體,比如關注“凡人機器學習”這個號的人肯定是對機器學習感興趣的人。于是文章創作者要去寫這個特定領域的文章滿足閱讀者的需求,而且在寫文章前,文章寫作者已經知道文章的受眾是誰。
2)頭條內容推薦是先有什么樣的菜,再去找對應的人。頭條的運營模式是先讓內容貢獻者貢獻內容,然后通過算法去找可能對內容感興趣的人,并投放。接下來就通過第一視角感受下頭條是如何運營內容貢獻這個模塊的。
作者認證體系
首先對于文章貢獻者,頭條有一套創作人認證體系,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方便頭條對作者進行用戶畫像,把作者的特征帶到文章中做推薦(后續講到技術剖析的時候再說)。另一方面,也通過會員權限體系,促進發文者持續打怪升級。
?
?
認證加V還是有門檻的,我這個號因為是頭條運營邀請我開通的,所以這些認證還算順利。
曝光與閱讀
把曝光和閱讀這兩項指標清晰地暴露給內容創作者,這個運營模式在業內應該是首創。一起看下前天我發送的文章的一些數據,
?
?
曝光意味著給用戶展示的次數,而閱讀數表示用戶真正點擊的次數。通常內容發送平臺是不會暴露這樣的數據的,我猜測是擔心暴露平臺推薦相關的指數,比如CTR。
CTR=閱讀數/曝光數CTR這個指標是衡量一個推薦引擎最關鍵的評估指標。大體估算了下,頭條的推薦CTR可以達到2%左右,甚至更高。這個指標在科技類文章中算是不錯的了,如果是娛樂類文章CTR會普遍高一些。曝光與閱讀的轉化比例是頭條最為核心的技術,在稍后的文章中我會為大家詳細解析這部分的原理。
收藏與轉發
頭條的文章一旦被閱讀,相比于微信公眾號來講,轉發的收益較低。這一點主要因為微信是一個熟人強關系鏈的社交APP,而人與人的關系網絡在頭條中還比較弱。所以微信轉發對于轉發人來講,在心中有更高的權重。
舉一個例子,前幾天我在微信公眾號“凡人機器學習”發表的文章獲得了2020次點擊,帶來了307次轉發,而直接引導關注人數達到99人。相似的轉發數如果在頭條這個平臺,引導關注人數可能會低很多。
(下圖為微信公眾號相關數據)
?
?
但隨著抖音的興起,頭條也在強化它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鏈。抖音和頭條新聞是可以用同一個賬號登錄的,而且共享關系網絡。
創作人收益
在創作人收益方面,頭條和微信公眾平臺都采用的平臺廣告收益與創作者分成的方式。這是目前UCG模式下,全世界公認的一種營收模式。收益沙漏如下:
?
廣告爸爸們先把錢和要投的廣告給到頭條,頭條根據推薦算法去做3方匹配,3方匹配的意思是通過網友對于文章的偏好挖掘出網友對于廣告的偏好,從而完成廣告投放并且實現網友對于廣告的點擊。
轉化沙漏是:網友-》點擊文章-》點擊廣告,于是如何提升文章推薦和廣告推薦的準確性,是平臺能否更多地榨取流量資源,獲取高廣告收益的關鍵,這也是為什么機器學習推薦算法這么受到廠家重視的原因。
當廣告被點擊了之后,頭條會從總收入中分出一部分錢獎勵文章的創作者。這個比例是多少呢?并沒有透漏給文章創作者,反正可能大概不多哈哈,請看我的收益圖:
?
ok~這一期帶大家簡單了解了頭條的內容推薦業務模式,下一期開始解析這其中用到的人工智能技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头条推荐技术解析一」运营和业务模式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Youtube推荐系统是如何挖掘用户内心
- 下一篇: 李小璐PGONE事件对推荐系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