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营火为什么放不下去_从一个研发质量案例看,5why分析法,为什么分析不下去了?...
近期群里,有一個同學在我的軟件質量群里,發出一段SOS信息。
寫不下去了,有沒有擅長軟件質量根因分析的丫,求指導?
其他編不下去了,哈哈!!
同學以為為了應付客戶寫的8D報告,在辦公室做這編報告呢。但經了解其實也不是啊。很快這位同學,拋出了一段分析過程。
1.問題闡述
產品上線后,客戶發現預約頁面無法翻頁。
2.問題分析
2.1.直接原因
測試過程未發現該問題。
2.2.根本原因
1why:為什么測試過程未發現該問題?
—-原因1:測試組測試遺漏。
-——-原因2:開發組和產品組未對該項進行測試。
2why:為什么測試組測試遺漏?
-———因為測試工程師編寫用例遺漏。
我把這段分析,拋到其他群里,希望大家幫這位同學分析一下。
結果大家,還真沿著這個思路做下去了,紛紛開討論,為什么測試未發現該問題了。
我一看這架勢不對了,趕緊出來提示,這個問題直接原因真是 "測試未發現該問題"嗎?
不少同學,立馬回過神了,發現這個分析的方向性錯誤了。
首先看缺陷產生的機理
傳遞途徑:Error →defect →fault /failure
Error:執行或計算等未符合規定要求
Defect:錯誤隱藏在產品中,即形成缺陷
Fault/Failure :產品終止規定功能,稱為故障或失效;如果產品可以修復稱為故障,否則稱為失效。
我們可以得出推論:
1、問題的根因一般情況在“缺陷的引入點”,如:產品、流程設計缺陷、工藝技術缺陷等等。
2、問題的根因一般情況不會在“缺陷的控制點” ,因為它不是問題發生的源頭。
3、只有當“缺陷的引入點”質量無法控制或在能力范圍之外時,必須依賴控制點來進行約束,這時“缺陷的控制點”才會構成問題的根因。如來料問題:來料質量問題公司內部是無法控制供應商源頭的,只能通過TQC管理和來料檢驗控制的方法來進行約束。
我們回到上面案例問題,可以知道,把直接原因定位為,測試,明顯不屬于 引入點,因為質量,是設計出來,不是測試出來的,測試只是對缺陷的識別是缺陷控制點,而不是產生此缺陷的原因。
于是,提出問題的這位同學,繼續去調查原因,后面反饋幾條關鍵信息:
1、這個軟件是他們供應商做的。
2、缺陷的引入階段時在編碼階段,原因是 web前端表格控件使用的是第三方,但分頁不好用,開發人員自己編寫了一個分頁器,忘記把控件自帶的分頁代碼去掉了。
大家會發現,根據這些信息,路轉峰回。這個問題,符合推論第3點,必須依賴控制點,也就是自己測試工程師來進行約束。
所以,我們從這段過程,會發現,描述清楚問題是進行問題根因分析的重要前提。
因此呢?從 自己測試未發現該缺陷,也是合理的。
那么如何把5why推進下去呢?
原來的推理路徑:為什么未對該項做測試導致泄露?-->測試工程師編寫用例遺漏
一下將原因歸結為測試工程師寫漏了,最后只能說,能力不足,培訓提升了。但顯然這樣的分析結果,和很多敷衍性報告一樣,推進改進沒啥意義了。
其實這里有問題的。
質量講究過程方法,在問題推導時也需要從過程著手
從過程角度分析看,上述5個因素控制不當,都可能導致測試用例列表出現泄漏
1、需求規格本身漏了;
2、設計方法未采用最佳實踐;
3、人員能力,通常不具備設計此用例的知識;人員態度和疏忽,通常沒有對應的獎勵懲罰措施;突發性外部刺激影響。
4、程序流程是否存在問題或者沒有執行,比如是否要求設計完,要先找研發,產品來進行評審;
5、衡量標準,比如要求設計用例,是否有要求,覆蓋率要達到100%,還是只覆蓋關鍵風險,是0缺陷標準,還是投入產出比標準。
因此,直接從用例遺漏,就推斷為,人員問題,顯然是不合理的,會漏掉很多可能因素。5why,應該是從各因素,追查,然后一一排查此推論是否合理,然后排除。
這樣分析產生的對策,是基于控制出發,但對供應商是否就真不可控了呢?
其實也不是,對供應商的管控,除了可以對交付物進行抽檢外,還可以對其關鍵過程提出管控要求。
這點在汽車質量體系16949,體現比較明確,對供應商除了產品交付績效,還需要供應商的過程績效,比如,不良質量成本,超額運費,達到一定的目標。
因此,我們還是可以對供應商出問題的過程增加管控要求控制缺陷引入點,提出要求可以作為采購合同部分來進行約束和管控。
如果按這個思路,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甲方自己,沒有對供應商的代碼實現過程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單元測試,或者 同行評審,CI/CD,測試覆蓋率要求,都可以有效降低這類風險。因為,供應商只會遵守約定的要求,如果沒要求,可以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過程方法來交付產品。
好,具體采用哪種方式,其實這就是在上一篇質量計劃中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這供應商的質量管理策略。需要判定,風險有多大。如果,風險不大,通過測試驗收就可以。如果感覺不靠譜,需要增加對其關鍵過程的要求,然后在交付時,需要其提供對應的評審或者測試記錄,如果核實作假,在驗收環節發現,可以加重處罰來提高對方的違規成本方式改善。實際上很多科技公司對供應商的管控,已經在多年前就強調實時在線監控數據申報,比如對芯片過程,還有,Cisco、中興、華為對外部供應商的過程控制中經常都會用此類方法,管結果,也管過程。可以,大大提升供應商交付產品的質量。
最后,那么如何判定,分析出來的根因是根因呢?下面提供一個checklist給大家,每一項都是的情況下,通常就是根本原因了。
序號
檢查項
說明
1
在邏輯上是否是問題原因鏈的源頭或關鍵因素?
在邏輯上是問題原因鏈的源頭(缺陷引入點)
如果多個原因在邏輯層次上相同,則取關鍵的原因。如果缺陷引入點在能力范圍之外,找缺陷控制點
2
在邏輯上是否能夠被識別?
根本原因應該是客觀的、具體的、可度量的原因
3
該原因是否能夠被糾正?
在目前的組織能力下,該原因可以被改進
對原因的解決不能超出組織可承受的成本
4
如果消除了該原因,當前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當該原因被消除后,當前出現的問題即得到解決
5
如果消除了該原因,是否能避免此類問題再度發生
當該原因被消除后,以后此類問題將不再發生,得到徹底解決。
在實際情況中,由于貫徹和執行不力,有些問題不能馬上得到解決,但問題的發生頻率呈收斂趨勢。
最后,宋老師留一道實際案例,大家來看看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進措施又是什么?
實際案例分析
有一次,中興收到移動公司的投訴。投訴內容是:中興人員送的設備,放在樓下就走了,沒有送上樓,服務態度不好。于是質量牽頭,副總參加,召開分析會議,物流同事說,我們中興沒有人員送貨,送貨的都是物流公司,所以,根因是:物流公司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到位和物流部無關。結果話音剛落,就被我給駁回了,我說:這個問題的根因就是物流部,而不是什么物流公司。
好,同學們,你們贊同宋老師的判斷么?為什么?
要探討的可以在我公眾號(同用戶名)留言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rust营火为什么放不下去_从一个研发质量案例看,5why分析法,为什么分析不下去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什么从什么写短句_结婚纪念日发朋友圈说说
- 下一篇: tomcat 不支持put 高版本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