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站位图片_抢救配合流程和站位,你真的规范了吗
導語
在臨床待久了的護理同仁們估計都經歷過這樣的切膚之痛,搶救病號時總是很容易陷入兵荒馬亂的境地中,一副所有人都在忙,所有人都不知在忙什么的樣子!
白班的時候容易是這個樣子:
案例分析:
患者王某,在病房時突發意識喪失,責任護士A立即呼叫后立即給予胸外心臟按壓,醫生到來后開放氣道,要求準備呼吸機、氣管插管和吸痰用物,此時責任護士B和C一個忙著建立靜脈通路、一個忙著應用心電監護,聽到大夫的吩咐后同時跑來跑去,各自準備,還差點發生碰撞。醫生下達用藥醫囑后,兩個護士又一塊跑去準備用藥,執行完一條醫囑,每個護士分別記錄一次。而發現室顫醫生下達除顫醫囑時,身邊沒人,醫生自行除顫。病人家屬時不時的闖入搶救區。整個搶救場面比較忙亂,用時10min,最終患者搶救無效死亡。
原因分析:
1、沒有指揮,高年資護士的優勢發揮不出來,低年資護士經驗尚淺,容易緊張慌亂,需要在高年資護士的指導下開展工作。
2、沒有固定的站位,增加了不必要的走動,容易發生沖撞,造成搶救場面的混亂。
3、沒有明確的分工,護士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和其他護士要干什么,只是單純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實施搶救措施。于是,便會出現操作的重復,即醫囑下達后,護士都跑去執行這一項醫囑,而疏漏了其他的搶救措施和生命體征的觀察。
夜班的時候又容易是這個樣子:
案例分析:
夜班護士巡房時發現病人心跳呼吸驟停,立刻給病人進行心肺復蘇,叫病人家屬喊醫生,醫生遲遲不來。護士只好自行去喊醫生。醫生到場后下醫囑用藥,才發現搶救車、心電監護等搶救儀器都沒有。醫生繼續心肺復蘇,護士匆匆去拿。開通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護后發現室顫,醫生下除顫醫囑。本樓層無除顫儀,護士只好再自行去其他病區借除顫儀。時間已經過去了15分鐘……
原因分析:
1、護士不清楚自己的搶救職責,只憑借自己本能工作。
2、醫護協調性差,搶救準備不完善。
3、搶救支持差,搶救人員少時,無其他醫療人員支援。
我們的搶救原則是:分秒必爭,就地搶救。時間就是生命,早起動(早評估病情、早呼救、早到達)。心博驟停的嚴重后果以秒計算,60秒——自主呼吸逐漸停止;6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搶救時我們要把握黃金4分鐘原則:初級生命支持CPR、AED要爭取在4min內建立;高級生命支持呼吸支持、循環支持、藥物支持要爭取在8min內建立。
由此看來,規范搶救配合流程,刻不容緩!我們規范搶救流程的目的是讓護士知道自己在搶救中擔任什么角色;知道自己搶救時應該做哪些事;知道自己搶救時應該站在哪里;知道搶救時各種儀器應放在哪里。
2人搶救工作流程圖[1]:
3人搶救工作流程圖:
多人搶救工作流程圖:
搶救時站位[2]:
即使掌握了搶救流程,要想做到搶救時有序、高效、我們仍需勤學苦練,做到以下幾點[3]:
1.加強護士急救技能的培訓,模擬醫護配合搶救訓練,多練兵。
2.熟練掌握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流程。護士做到三熟練:熟練常見病搶救程序,熟練搶救儀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練搶救藥物劑量及作用。
3.急救藥品、物品、儀器設備定量定位,用物齊全,物品完好,處于備用狀態,做到五定,每班護士負責檢查登記。搶救完畢及時清理環境,及時補充搶救用物、藥品。
4.搶救時至少有1名醫生參加搶救,護士聽從醫生的組織指揮,各施其責,搶救人員位置相對固定。
5.醫護加強協調配合,相互多提醒,多溝通,默契配合完成急救工作。
6.不斷總結搶救經驗及教訓,加強能力的培養,才能在搶救中做到迅速、緊張、及時、有序。
參考文獻:
【1】顧潔.運用品管圈 提高急診科心肺復蘇醫護配合搶救效率【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8):150-153
【2】吳春香,林騰珠,王翠玉.定職定位搶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癥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6(4):230-234
【3】徐曉霞,蔡學聯,等.以護士崗位為定位的協作搶救模式在心內科病房心跳驟?;颊咧械膽谩綣】,護士進修雜志,2015,5(30):898-901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抢救站位图片_抢救配合流程和站位,你真的规范了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park指定hive字段_Spark2
- 下一篇: D-60反坦克炮的身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