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地面战三板斧曝光,他们还算世界一流吗?
隨著以色列軍隊的大批坦克和裝甲車殺入加沙,以軍徹底打響了對加沙地區的地面攻勢。從新聞報道的畫面看,以色列軍隊的坦克、裝甲車和推土機,趁著夜色開進加沙北部,在展開大規模炮擊的同時,進行了地面突擊。

以軍選擇在夜間作戰,主要原因是以軍擁有夜視優勢,裝備大量夜視儀,而哈馬斯武裝在夜間的行動很不便利,這就給以色列方面創造了作戰機會。
不過,從以軍的作戰行動看,以色列軍隊的地面進攻依然是已經應用了二三十年的三板斧。先是單價100萬美元的D9R“泰迪熊”裝甲推土機開路,破開隔離墻和建筑物障礙。接著就是以軍的裝甲機械化部隊灌入,重型坦克和步兵戰車在城區作戰是很有優勢的,打擊能力比輕步兵強大。最后是逐屋清繳,凡不合作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哈馬斯,要么擊斃,要么逮捕。
隨著以色列軍隊的大批坦克和裝甲車殺入加沙,以軍徹底打響了對加沙地區的地面攻勢。從新聞報道的畫面看,以色列軍隊的坦克、裝甲車和推土機,趁著夜色開進加沙北部,在展開大規模炮擊的同時,進行了地面突擊。

以軍選擇在夜間作戰,主要原因是以軍擁有夜視優勢,裝備大量夜視儀,而哈馬斯武裝在夜間的行動很不便利,這就給以色列方面創造了作戰機會。
不過,從以軍的作戰行動看,以色列軍隊的地面進攻依然是已經應用了二三十年的三板斧。先是單價100萬美元的D9R“泰迪熊”裝甲推土機開路,破開隔離墻和建筑物障礙。接著就是以軍的裝甲機械化部隊灌入,重型坦克和步兵戰車在城區作戰是很有優勢的,打擊能力比輕步兵強大。最后是逐屋清繳,凡不合作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哈馬斯,要么擊斃,要么逮捕。
哈馬斯武裝沒有任何從正面戰場取勝的機會,只能采取游擊戰麻雀戰的方式,寄希望暗中給予以軍較大的殺傷(渺茫),寄希望能拖延以軍的進攻時間,寄希望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導致的強大國際壓力來迫使以軍結束進攻。
以往幾次巴以沖突,大致也都是這樣的結局。最后死的人足夠多的時候,這次戰爭就結束了。然后雙方擦干鼻血,轉身再戰。即使以色列鏟除了哈馬斯武裝,隨后還會有更極端的組織繼承哈馬斯的路線。這是個死結,無解的。
在這場戰爭中,很多人提出疑問,以色列陸軍戰斗力屬于世界一流水平嗎?
我們看看以色列陸軍的主戰武器。在坦克方面,以色列陸軍裝備“梅卡瓦”系列主戰坦克,最新的型號是“梅卡瓦”Mk4型。該型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為65噸,車長7.6米,車寬3.7米,共有4名乘員。
“梅卡瓦”Mk4型坦克獨有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額外搭載4名步兵,并因此得到了一個“重型步兵戰車”的諢號。其主要武器為1門以色列國產120毫米滑膛炮,可以發射各型號的北約120㎜坦克炮彈,副武器為1挺7.62mm并列機槍及2挺7.62mm防空機槍。
“梅卡瓦”Mk4型坦克動力系統為一臺德國制造的MTU 883型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搭配美國制造的阿里遜CD-850-6A型變速箱。該坦克獨有的特點之二是采用發動機前置布局,因此提高了車體正面防御力,提升了坦克乘員生存能力,但同時也導致其火炮俯射角度不足,在特定地形下的作戰能力受到影響。
曾經,幾乎全世界的同行都對梅卡瓦坦克的設計贊不絕口,但隨著近些年該坦克實戰表現不佳,許多軍事專家開始質疑其曾經被大肆宣揚的防御能力,有人傾向于認為,以色列當初是因為缺乏先進的復合裝甲制造技術,才不得已采用發動機前置的布局提高防護力。總體而言,現今的主流觀點認為“梅卡瓦”主戰坦克與當今世界頂尖的各型主戰坦克相比存在差距,頂多在中東地區稱王稱霸。
以色列陸軍的主力步兵戰車是“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戰車。該型步戰車高約2米,寬約3.6米,重量約為44噸,其中包括近15噸的額外裝甲防護,是當今世界防御力最強的步兵戰車之一。但不同于大部分步兵戰車裝備20㎜至40㎜機關炮,甚至100㎜低膛壓滑膛炮,阿奇扎里特步兵戰車火力孱弱,僅配備了一座遙控武器站,以便從車內射擊。該武器站上裝備一挺M240型7.62㎜機槍。
此外,該型步兵戰車的車頂上方還可以布置三挺7.62㎜機槍,其中一挺位于指揮官艙門上方,另外兩挺位于車頂后部。“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戰車防護力優秀,很適合運送步兵,但其孱弱的火力使其難以支援步兵進行攻堅作戰。
以色列陸軍還裝備了約300輛美制M109式155mm自行榴彈炮。其中除少量為老舊的M109A1型,其余大都是較新的M109A5型,并且加裝了信息化作戰系統、數字地圖及輔助電機。不過,M109自行火炮本就屬于自行火炮中較為落后的型號,底子已經很差了,無論怎樣升級,終究效用有限。這種火炮只是在打擊哈馬斯武裝的時候沒有對手。
相比而言,以色列陸軍裝備的直升機型號較為先進。共有100余架各型直升機,包括48架“阿帕奇”重型武裝直升機,56架“黑鷹”多用途直升機以及22架CH53“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
以色列陸軍裝備的步槍型號較為駁雜,其中依然不乏M16A2等老舊槍型。以色列陸軍從1983年開始裝備這款步槍,并一直沿用至今。
以色列軍隊至今尚未大規模配發迷彩服,一身橄欖綠軍服是以軍的標志性著裝。有觀點認為以軍未大量配發迷彩服,是因為迷彩服不適應中東戰場環境。但實際上以軍特種部隊有少量裝備迷彩服,這個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并且,中東各國,除以色列外,其他國家軍隊普遍配備迷彩服,在中東作戰的美軍也裝備迷彩服。這些事實都足以證明,迷彩服不適應中東戰場環境是謬論。以軍未大規模配備迷彩服可能更多是出于成本考慮。
總體而言,從裝備層面來看,以色列陸軍上至主戰坦克,下至步槍軍服,裝備水平均已落后于當今世界主要軍事強國。
更不用說信息化作戰水平了。相對來說,以軍的信息化作戰水平就要比我們解放軍低得多,在國內很多人印象里,總認為解放軍信息化建設比較落后。其實正相反,中國軍隊近二三十年來的信息化建設速度非??臁V袊戃姷臄底只托畔⒒ㄔO步伐也并不比美軍晚多少年。
例如,1994年3月全世界第一支數字化試驗裝甲機械化營在美軍第4機步師誕生。1995年初我軍裝甲第一師也開始進行主戰武器的數字化信息化改造。
1997年美軍在數字化試驗營的基礎上組建了第一支全數字化的重型裝甲旅。還是在同年5月,解放軍第一支信息化的裝甲合成營在裝甲第一師試驗組建。2001年美軍第4機步師改編成為數字化師。7年后的2008年我軍裝甲第一師也完成了全面的數字化改造。
隨后我軍另一個集團軍的某部實現了從數字化部隊向靈敏型信息化部隊的建設轉型,以99A主戰坦克、04A重型步兵戰車、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紅箭-10光纖導彈,35毫米自行高炮為作戰核心的先進武器,再加上持續的信息化建設,成為一支武器武器裝備過硬、全面信息化數字化的部隊。被外界譽為中國的“常春藤師”(也就是美軍的第四機步師)。這說明,我們解放軍的重點部隊信息化建設是緊跟美軍步伐的。
罕為人知的是,解放軍早在2002年就推出了“網電一體化作戰”的概念。在軍改以后,我們還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在2018年首次公開了“信息火力一體戰”(“信火一體戰”)。解放軍在實現全面機械化的同時,還廣泛地實施了信息化建設。數字化信息化作戰水平是全世界領先的,也超過以色列軍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以色列地面战三板斧曝光,他们还算世界一流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睡前故事:女子捡回弃婴,长大后一身鱼鳞,
- 下一篇: “夺命保温杯”遭央视多次曝光,热水进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