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条:接口优于抽象类
為什么80%的碼農都做不了架構師?>>> ??
1.內容導向
本條內容的主要重點——骨架類,集成接口和抽象類的優點于一身。
2.接口的優點
- 現有的類可以很容易的被更新,以實現新的接口。
如果你前期編寫了一個類A,后期有在系統中加入了一個新的接口B,當你想讓前期編寫的類來實現這個接口,你只用加上一句implement B,然后在類A中實現里面的方法即可,不會影響到以前的類對類A的使用。 - 接口是定義mixin(混合類型)的理想選擇。
這一條主要說的是,一個類可以實現多個接口。一個類除了可以實現一個它的主要類型接口之外,還可以加入一些輔助接口來實現一些新的功能。 - 接口允許我們構造非層次結構的類型框架。
這一條主要說的是,接口可以多繼承。
層次結構的類型:
如上圖,對于這種遵守參差結構的類型來說,我們要用類的繼承來實現是容易的。但是我們遇到的類型關系并不總是遵循這種層次類型。
比如:web開發,我們有一種程序猿類型為“前端攻城獅”,一種類型為“后端攻城獅”還有一種是“web全棧攻城獅”,我們要用類來表示他們三者之間的三角關系,啊不對,是類型關系的話將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用接口,將會十分輕松。直接定義三個類型的接口,讓“web全棧攻城獅”同時繼承前端和后端工程師即可。
- 接口可以使得類的增強變得安全
這一點主要說的是第16條(復合優于繼承)中的“包裝類”.
3.骨架類
眾所周知,java 8之前接口是不可以有方法體的,這就是抽象類相對于接口的優勢,為了將抽象類和接口的優勢整合起來,“骨架類”就誕生了,骨架類的做法是用一個抽象類來實現一個接口,在抽象類中為接口的某些方法提供實現。
骨架類的實現的一般步驟是,找出接口中的基本方法,在抽象類中聲明為抽象方法,然后用這些基本方法來實現其他方法,所謂基本方法,就是通過將這些方法組合或是變換,可以實現其他的方法。
4.有關骨架類的例子
為了便于理解,這里舉一個炒雞簡單的例子,想看更深層次的例子,可以去看java類庫中的AbstractCollection<E>這個類。
例子: 假設有一個接口,它可以實現一組對象的求和,代碼如下:
public interface Summation<T> {//實現兩個對象的相加T towEleAdd(T obj01, T obj02);//實現List求和T listEleSum(List<T> list);//實現數組求和T arrayEleSum(T[] array); }根據觀察,它的基本方法只有一個T towEleAdd(T obj01, T obj02);,現在我們可以來實現他的“骨架”了: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Summation<T> implements Summation<T> {@Overridepublic abstract T towEleAdd(T obj01, T obj02);@Overridepublic T listEleSum(List<T> list) {T firstEle = null;for (T t : list) {if (firstEle == null) {firstEle = t;continue;}firstEle = towEleAdd(firstEle, t);}return firstEle;}@Overridepublic T arrayEleSum(T[] array) {T firstEle = null;for (T t : array) {if (firstEle == null) {firstEle = t;continue;}firstEle = towEleAdd(firstEle, t);}return firstEle;} }繼承這個骨架類就只用實現towEleAdd方法,就可以完成一組對象的求和工作了。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jtzen9/blog/152778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第18条:接口优于抽象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物联网 数据驱动企业 如何应对数据洪流
- 下一篇: 0902 -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