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70年商业变现艰难,新基建能否催生规模化落地?
AI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不斷有人入場,也不斷有人失望離開。
60多年前AI被提出,10年經歷了算法的快速迭代和創新。從2017年“人工智能元年”到2018年“人工智能商業化元年”,誕生70余年的人工智能經歷了三次浪潮,卻從未與商業落地如此之近。
不過,人們所期待的“顛覆性應用”和“大規模商業落地”并未出現,商業化變現之路異常艱難。據統計,2018年有90%的人工智能公司陷入虧損。變現乏力的窘況加速了資本市場的轉冷,70%的公司在當年沒有拿到新的融資,舉步維艱。
新基建的出現,無疑給業界打入一劑強心針: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被納入“信息基礎設施”的范疇中。新基建不僅將為人工智能行業帶來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且也在為人工智能搭建更多應用落地的平臺。
資本“退燒”,國家“接棒”,新基建能否催化出人工智能的規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落地與基礎設施
“新基建”包括三大領域: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成為全球經濟的“黑天鵝”。在各行各業都苦于疫情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時,人工智能卻找到了新的落地場景,成為疫情防控的生力軍。
“安防+人工智能”讓傳統硬件的效力大大提升。比如紅外測溫系統盡管能實現遠程測溫,卻無法識別和精確到每個人。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后,遠程測溫系統能夠實現對人臉的定位和測溫,不只提升測溫效率,而且避免了手持式測溫儀的直接接觸。
以同樣的落地邏輯,人工智能加持的測溫系統還可以搭載在門禁、服務機器人等產品上,在無接觸的前提下增加測溫數據入口。
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防控需求可能是暫時的,但是人工智能已經逐漸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而非錦上添花的附屬品。人工智能不是孤立的技術或算法,而是要和更高的帶寬、更多的設備、更豐富的數據結合才能發揮出應用價值。
對人工智能產業而言,新基建不僅是在資本熱潮退卻后重新提供了“彈藥”,而且通過完善其他基礎設施,為人工智能尋找更多施展身手的平臺。
“AI+新基建”產業落地迎卡位賽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地方政府共出臺276項涉及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政策,超過2018年的259項。同時,從內容看,與2018年相比政策更加細化,推出了一系列對具體產業和應用場景開放的扶持政策。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實現了良性發展,一是技術創新日益活躍,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部分應用技術處于全球領先的水平;二是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的規模超過51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超過2600家。三是人工智能與行業融合應用在不斷深入,各領域+人工智能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地涌現,前景可期。
不少人工智能企業正緊抓“AI+新型基建”的契機展開卡位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沖擊,以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表現突出,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BAT、華為、新興AI獨角獸,各產業企業爭相入局。
新基建,安防“底座”在人工智能
新基建與安防的關系需要從兩個層面看:
一個是安防行業作為新基建各個領域的配套基礎,比如所有的基建,尤其特高壓、城際、配電等,需要大量的視頻監控進行線路、運維、運營角度的保證。2008 年的基建讓中國中外安防企業賺的盆滿缽滿,當時的機場、高鐵、地鐵項目大量涌現,而豐富的預算對產品及解決方案要求比較高,當時中外安防企業平分天下。
二是人工智能。安防企業已經成為人工智能落地及場景化的一個重要領域。傳統安防企業和新興AI 算法企業級AI 芯片企業,大多將安防監控做為落地點。
安防已經擴展到大量“非安防”領域,向“AIoT ”發展,AIoT 不是AI+IoT ,而是AI 和IoT 的融合,AI 加持下的物聯網的最終目標是從“感知”升級到“認知”,但路還很長。“安防+AI ”未來比拼的是“工程化”及“場景化”能力。
以上的安防行業應用還是側重終端,應用層面,而從“新基建”角度看,安防的“底座”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平臺等維度),需要聚焦和發力。
總體來說,在各級政府的政策驅動下,在AI(人工智能)、IoT 、5G 等新興技術的驅動下,安防行業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維持了較高的景氣度。
新基建被視為人工智能的紅利,而人工智能則是新基建中的核心動力,新基建將推動中國人工智能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AI技術正在與5G、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合,并且深度融合的趨勢愈來愈強。AI已走出技術爆發階段,進入落地應用、創造價值的新時代。
部分參考來源:安防展覽網、新華社、環球網,圖片來源網絡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70年商业变现艰难,新基建能否催生规模化落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软正在帮助政府构建AI灾难响应工具
- 下一篇: 这家公司向苹果索赔百亿!一场鏖战八年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