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渺小与微不足道。
有一次在標準群中互相介紹自己所在領域時,一葉千鳥說他的方向是:
Web Interaction DesignWeb Visual Design
Web Standards Design
Website User Researcher
Website Information Architect
Website User Experience……
昨天和沒有耳多交流,然后了解了他的OPS框架;
今天無意中來到臭魚的交互設計,閱讀了他寫的幾篇關于交互設計分析的文章,并追隨進入了UI花園……
還有很多很多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讓我一次次明白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然后一次次的灰心和垂頭喪氣,然后一次次的化為斗志,奮起直追。是的,很多時候我的源動力就出于此。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開始模糊,所以決定建立一個分類,名為“博覽”,為了牢記住曾經和即將鞭策我的高人們、為了讓自己時時刻刻的被鞭策,記住:一個人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
居然在硬盤里找到了6年前我剛學網頁設計時做的第一個個人網站,里面有一篇《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平庸?——讀《三重門》有感》,是自己在2000年8月31日寫下,好吧,翻出來看看變質沒有。
《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平庸?——讀《三重門》有感》【爆牙齒 2000 8 31】
前幾日,小弟從家里過來,帶來《三重門》。
小弟像我當年向他極力推薦《平凡的世界》一樣推薦《三重門》。我滿懷著希望翻開《三重門》。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刷刷刷,翻完它,就書中的故事而言,除了一些無里頭式的幽默讓我開懷一笑以外,我并沒有太多的感受。到是后記中,作者的一篇關于人才的文章讓我有所觸動,這我們暫且放下,呆會兒再說。
作者韓寒在后記里寫到:盡管情節不曲折,但小說里的人生存著,活著,這就是生活。不錯,這本書是描寫生活,一個中學生的生活。很普通,很平常,這樣的生活我們每天都在看著,經歷著,看著別人的生活,經歷著自己的生活。但是作為好文章和小說,應該能讓人感受到什么,領悟到什么,或者能讓人有所向往也是不錯的。《三重門》,它有出版的必要嗎?或許它唯一的亮點是作者韓寒不到18歲,可是讀者面對的是書,而不是作者。
現在的校園小說泛濫成災,字都認不全的小孩都敢操起長篇,十幾萬字輕輕松松的就在他們筆下浪費掉。我很佩服他們的膽量,但一點都不認可。年齡的局限決定了他們人生經驗的缺乏,也導致了題材的單一:幾乎都是換個名字說自己和自己身邊的故事。這樣的小說目的何在?為了出版?沒必要吧!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那還不如堅持一天一篇日記。為了練筆?那就更不如多寫幾篇精辟的短文! 回到《三重門》,后記里的一篇《穿著棉襖洗澡》讓我有所感觸。雖然其中的一些觀點我不盡贊同,但但從文章來看,是篇好文章。韓寒的短文的確超越了和他同齡人的水平。但是……
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一:全面發展最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全面平庸。二:當今的教育制度是大便。全面發展很可能是全面平庸。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從韓寒這個中學生嘴里冒出來就錯了。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工作一段時間,也不一定就能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何況一個中學生。敢問韓寒:你是否就肯定你會成為作家?一輩子的作家?我想韓寒是回答不出的,將來的事誰都說不清。那么,假如,我是說假如韓寒不能成為作家,他怎么辦?以初中的文化水平(注意,文化不僅僅是語文或文學)去迎接這日行千里的世界?
人才是什么?專長于一類的,沒錯。然而這‘一類’并非全指愛好。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干著他們并不喜歡的工作,而且干得很出色,這才是人才。曾無數次,在大學里我們常討論,學習的知識究竟將來有什么用。畢業后,當我們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事物,我們無所畏懼,買書然后按各自的學習方法在短時間內搞懂它。這時,我們發現這就是大學里學到的,知識的另一種體現--能力。中學里打下的基礎同樣功不可沒。韓寒有著很好的寫作天賦,應該珍惜,可是當我知道他因為專攻寫作而荒廢了其他功課(高一就七科不及格,并留級),我深感遺憾,他在糟蹋他這種天賦。中學,絕對是應該全面發展的階段!20歲以后,等到有了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能力作信心,和一些必要的社會經驗,再靜下心來作到術業有專攻。
至于當今的教育制度,是很糟糕,但也不像韓寒說得那樣糟糕透頂。畢竟他還是培養了很多人才,社會也并沒有因此而退步。只是它還很不完善,培養人才的同時也埋沒了不少人才。完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也沒轍,只能寄望它快快的完善起來,好起來。
我不認為韓寒是個人才,更不是天才。他有寫作的天賦,希望他珍惜,把其他科目補上來。如果因此形成一股跟風熱,中學生們都各搞各,那就是社會的悲哀了。
好吧,最后一句:術業有專攻,博覽群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人的渺小与微不足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JAX是否能够取代桌面应用程序
- 下一篇: Asp.Net源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