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简单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要比把簡單問題復雜化難得多。
??? 現在能找到的學術文章幾乎都是在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他們在很簡單的核心思想外面包裹了一層又一層深奧的外衣,不遺余力的加大讀者理解的難度。當你反復閱讀并最終撥云見日的時候便會自然的發出“挺簡單的一個事情,怎么說得這么復雜啊”的感慨。說到這我想起過去曾經翻過一本《2004年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編的,可以算是一本關于2004年軟件領域各個方向發展情況綜述性文章的匯編。我記得03、04年應該正是XP等敏捷方法剛開始火的時候,所以我特意在書中找了軟件工程的相關章節,翻到最后,終于看要了一小結“敏捷軟件開發方法”,然而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作者在寥寥兩頁半中用純學術化口吻把敏捷方法說得晦澀難懂,而且個別單詞的翻譯也有待商榷,比如作者把lightweight翻譯成“輕載”,對應的,heavyweight就是“重載”,“重載”?不覺得別扭么?為什么不用“輕量級”和“重量級”這種已經被廣為接受的譯法呢?另外,在這一節中沒有引用任何參考文獻,是作者壓根沒看過?還是覺得沒必要?剛看過之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想把作者打一頓的沖動。但冷靜下來想想,文章寫成這樣無非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作者根本就沒有看過什么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對Kent Beck,Martin Fowler,Robert C. Martin這些名字可能沒有任何感覺,寫這種東西只是靠在“萬方”、“維普”上面搜些相關文章,然后拼湊一下。可文章的作者至少也是個博士啊?你還別不信,這年月要想揪出一個沒聽說過“敏捷方法”,“設計模式”的軟件博士,甚至軟件博導還真不是什么難事!第二種可能是作者本身的確是搞軟件的大牛,經典著作早已爛熟于心,無論是產業界的動態還是學術界的前沿都了如指掌,但是,《發展報告》這類出版物上面的文章都屬于“學術”的性質,學術文章要用學術語言來表達。到目前為止,以我對學術文章粗鄙的認識,那些東西就是把很簡單的問題用很高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且還要強行挖掘出它背后的數學理論。在這種典型的八股式文風的約束下,即使你的真正水平再牛,又能怎樣?
??? 人類發明文字,發明文章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故弄玄虛,把讀者搞暈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嗎?當前學術文章的這種“風格”是否會讓更多的為了畢業拼命發文章的碩士博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才能把自己對這個算法簡單的改進說得更加復雜,更加玄乎”上面呢?那么學術文章自己不就成了學術發展的障礙了么?
記得原來聽過那句“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是什么什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是什么什么”,前面半句難道是個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么?我真是希望現在的碩士博士們能把自己聽課、看書、看文章時學到的陽春白雪的東西用最簡單,最平實,人類都能聽懂的語言講出來,或者貼在自己的blog上,努力實踐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其實在寫這種blog的時候便會發現,這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難。
??? 現在能找到的學術文章幾乎都是在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他們在很簡單的核心思想外面包裹了一層又一層深奧的外衣,不遺余力的加大讀者理解的難度。當你反復閱讀并最終撥云見日的時候便會自然的發出“挺簡單的一個事情,怎么說得這么復雜啊”的感慨。說到這我想起過去曾經翻過一本《2004年中國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報告》,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編的,可以算是一本關于2004年軟件領域各個方向發展情況綜述性文章的匯編。我記得03、04年應該正是XP等敏捷方法剛開始火的時候,所以我特意在書中找了軟件工程的相關章節,翻到最后,終于看要了一小結“敏捷軟件開發方法”,然而令我大失所望的是,作者在寥寥兩頁半中用純學術化口吻把敏捷方法說得晦澀難懂,而且個別單詞的翻譯也有待商榷,比如作者把lightweight翻譯成“輕載”,對應的,heavyweight就是“重載”,“重載”?不覺得別扭么?為什么不用“輕量級”和“重量級”這種已經被廣為接受的譯法呢?另外,在這一節中沒有引用任何參考文獻,是作者壓根沒看過?還是覺得沒必要?剛看過之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想把作者打一頓的沖動。但冷靜下來想想,文章寫成這樣無非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作者根本就沒有看過什么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對Kent Beck,Martin Fowler,Robert C. Martin這些名字可能沒有任何感覺,寫這種東西只是靠在“萬方”、“維普”上面搜些相關文章,然后拼湊一下。可文章的作者至少也是個博士啊?你還別不信,這年月要想揪出一個沒聽說過“敏捷方法”,“設計模式”的軟件博士,甚至軟件博導還真不是什么難事!第二種可能是作者本身的確是搞軟件的大牛,經典著作早已爛熟于心,無論是產業界的動態還是學術界的前沿都了如指掌,但是,《發展報告》這類出版物上面的文章都屬于“學術”的性質,學術文章要用學術語言來表達。到目前為止,以我對學術文章粗鄙的認識,那些東西就是把很簡單的問題用很高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且還要強行挖掘出它背后的數學理論。在這種典型的八股式文風的約束下,即使你的真正水平再牛,又能怎樣?
??? 人類發明文字,發明文章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故弄玄虛,把讀者搞暈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嗎?當前學術文章的這種“風格”是否會讓更多的為了畢業拼命發文章的碩士博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才能把自己對這個算法簡單的改進說得更加復雜,更加玄乎”上面呢?那么學術文章自己不就成了學術發展的障礙了么?
記得原來聽過那句“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是什么什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是什么什么”,前面半句難道是個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么?我真是希望現在的碩士博士們能把自己聽課、看書、看文章時學到的陽春白雪的東西用最簡單,最平實,人類都能聽懂的語言講出來,或者貼在自己的blog上,努力實踐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其實在寫這種blog的時候便會發現,這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難。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rib06/archive/2006/04/27/38705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简单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oracle基本概念和术语
- 下一篇: 全角半角转换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