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型
?
目錄
分類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城市 上海地鐵車型 軌道交通(地鐵、輕軌)車輛類型可分為: A型 A、B、C三種。 三種車型的主要區分是車體寬度。C型車寬2.6米。注意:這里指得是普通的側面垂直的列車,不是鼓型車。 長度可以靠改變編組來隨時變化,高度差別不大(因為人的身高都差不多),所以這些都不是車型的參考標準。只有寬度最重要,而且一旦成型就無法再改變,因此是區分車型的唯一標準。 國鐵 B型 也一樣存在界限,這個界限和軌距是相關的,事實上很難想象軌距1067但是車寬3米3的樣子,這也是很不穩定的。 我國國鐵車寬一般是3米,鐵路界限最多可以兼容3米4也就是可以兼容到新干線的水平(3380毫米)。如果超過界限,就可能剮蹭行車設備造成事故。我國國鐵因為和地鐵概念被嚴格區分,所以他們主要面向長途,所以雖然容積大但定員遠遠小于地鐵。 車輛長度跟abc有點關系,是因為類別高,線路標準相對稍高,此時車輛增長也是可以的。對比一下:a類一般在21-24米;b類19-21米;c類15-19米。有時候,尤其是像日本那種實行混跑的國家,因為國鐵車輛入侵,abc類的定義經常會失效,所以不必強求。 至于高度,對于三軌系統,目的就是減小隧道面積,如果做得跟架空線車輛那么高, C型 意義就失去了。此外,單純說乘客高度固定的說法不全面,因為乘客不是全部,車頂空調薄厚,安裝方式,都直接影響了車輛高度。 A型地鐵列車:長22.8米,寬3米,代表車型:上海地鐵1、2、3、4、7、9、10、11、12、13、14、16號線列車 B型地鐵列車:長19米,寬2.8米,代表車型:北京、天津地鐵寬體車(實際上是鼓型,是利用既有限界條件下的加寬車體,應該算作準B型車) C型地鐵列車:長19米,寬2.6米,代表車型:上海地鐵5、6、8號線列車[1]?等級表
| Ⅰ級 | Ⅱ級 | Ⅲ級 | Ⅳ級 | Ⅴ級 | |
| 系統類型 | 高運量地鐵 | 大運量地鐵 | 中運量輕軌 | 次中運量輕軌 | 低運量輕軌 |
| 適用車輛類型 | A型車 | B型車 | C-Ⅰ、Ⅲ型車 | C-Ⅱ型車 | 現代有軌電車 |
| 最大客運量(單向小時人次) | 4.5-7.5萬 | 3.0-5.5萬 | 1.0-3.0萬 | 0.8-2.5萬 | 0.6-1.0萬 |
| 線路形態 | 隧道為主 | 隧道為主 | 地面或高架 | 地面為主 | 地面 |
| 路用情況 | 專用 | 專用 | 專用 | 隔離或少量混用 | 混用為主 |
| 平均站距(m) | 800-1500 | 800-1200 | 600-1000 | 600-1000 | 600-800 |
| 站臺長度(m) | 200 | 200 | 120 | <100 | <60 |
| 站臺高低 | 高 | 高 | 高 | 低(高) | 低 |
| 車輛寬度(m) | 3.0~3.2[2]? | 2.8 | 2.6 | 2.6 | 2.6 |
| 車輛定員(站6人/㎡) | 310 | 240 | 220 | 220 | 104~202 |
| 最大軸重(t) | 16 | 14 | 11 | 10 | 9 |
| 最大時速(km/h) | 80~160 | 100 | 80 | 70 | 45~60 |
| 平均運行速度(km/h) | 34~40 | 32~40 | 30~40 | 25~35 | 15~25 |
| 軌距(mm) | 1435 | 1435 | 1435 | 1435 | 1435 |
| 額定電壓(v) | DC1500 | DC1500(750) | DC1500(750) | DC750(600) | DC750(600) |
| 受電方式 | 架空線/第三軌 | 架空線/第三軌 | 架空線/第三軌 | 架空線 | 地面軌道 |
| 列車自動保護 | 有 | 有 | 有 | 有/無 | 無 |
| 列車運行方式 | ATO/司機駕駛 | ATO/司機駕駛 | ATO/司機駕駛 | 司機駕駛 | 司機駕駛 |
| 行車控制技術 | ATC | ATC | ATP/ATS | ATP/ATS | ATS/CTC |
| 列車最多車輛編組 | 3[3]??~8 | 6~8 | 4~7 | 2~4 | 2 |
| 列車最小行車間隔 | 90秒 | 120秒 | 120秒 | 150秒 | 300秒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vdongjie/p/7244524.html
總結
- 上一篇: Android Studio快捷键——编
- 下一篇: select可选择、同时可自行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