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初步了解
一、基本概念
mongodb是最接近關系型數據庫的非關系型數據庫
支持的數據結構是類似json的bjson格式
面向集合的 模式自由的 文檔型數據庫
和關系型數據庫的對比:
數據庫? →? db
集合??? →? table
文檔??? →? record
mongodb最主要不是要解決高并發帶來的問題,
而是保證在大數據量存儲的同時,查詢效率的流暢
?
mongodb是一個可移植的數據庫,在流行的平臺上都可以使用,
即,跨平臺特性
二、啟動與停止
啟動:
進程服務:mongod
mongod -dbpath? -p? ?
默認存儲路徑是:data /
默認端口:27017
-log? 日志功能
-logappend
mongod? -f? 以配置文件的方式啟動
?
關于mongodb以配置文件的方式啟動,還用有專門的文章來貼出來。。。
停止:
crtl+c (命令行中的停止)
shudownServer()
kill -2 PID 或者 kill -15 PID ( kill -9 PID 不可以 )? (linux系統中)
三、管理工具
mongoVUE
rockmongo
monghub
自帶的管理工具 mongo shell,本身是js shell
所以識別js代碼
四、簡單命令
啟動mongod實例進程后,輸入mongo 即可進入:
默認進入的數據庫是test
注意:數據庫以及數據表事先不用建立,插入數據后,
則自動建立相應的數據表和數據庫
對于mongodb中存儲的內容,是以一種 BSON 的形式 鍵/值對 存儲的,
鍵必須是字符串類型的,值可以是其支持的任意類型
db 是當前數據庫的連接,
輸入db ,顯示當前連接的數據庫名字
查看幫助 : db.help()
db.foo.help()
建立數據庫:
use db1
然后建立表,并插入數據,這樣就相當于建立了一個數據庫
刪除數據庫:
use db1
db.dropDatabase();
建立數據表:
db.foo.insert({'uid':123});
這樣就相當于建立數據表,并插入了一條記錄
db.createCollection('foo');
刪除表:
db.foo.drop();
插入數據:
db.foo.insert({'uid':123,'username':'sss'});
db.foo.save({'uid':123,'username':'sss'});
刪除數據:
db.foo.remove();
刪除所有
db.foo.remove({'uid':123})
刪除uid=123的記錄
五、查詢
db.foo.findOne();
查詢單條記錄
db.foo.find({},{})
第一個參數:條件文檔
第二個參數:返回值文檔
db.foo.find({'uid':123},{'uid':true});
db.foo.find({'uid':123},{'uid':1})
六、更新
db.foo.update({},{},args1,args2)
1,條件文檔
2,修改器文檔
3,upsert? (表示,如果有的話,則更新,沒有的話,就插入;?? 默認 false )
4,multi?? (mongodb默認只更新匹配的第一條數據,此參數為真時,表示更新全部;? 默認false)
一般都是 db.foo.update({},{},0,1)
這是憑著自己的理解寫下來的,有很多不足之處,后續還會補充添加。。。
本文并不是詳細介紹mongodb概念的文章,只是把一些基本特性以及語法特點記錄下來,以備查看。。。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fanfan259/archive/2013/03/20/297146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ongodb-初步了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cDream 1079 郭氏数
- 下一篇: java实现把一个大文件切割成N个固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