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5414.htm
OTT 編輯 OTT 是“Over The Top”的縮寫,是通信行業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匯,這個詞匯來源于籃球等體育運動,是“過頂傳球”之意,指的是球類運動員(player)在他們頭之上來回傳送而達到目的地。即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強調服務與物理網絡的無關性。 互聯網企業利用運營商的寬帶網絡發展自己的業務,如國外的谷歌、蘋果、Skype、Netflix、國內的QQ等。Netflix網絡視頻以及各種移動應用商店里的應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務商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和計費,使運營商淪為單純的“傳輸管道”,根本無法觸及管道中傳輸的巨大價值。目 錄
1應用
2問題
3相關新聞
1應用
應用商店是典型OTT應用,蘋果開通AppStore后,Google開通了Google PLay、諾基亞、微軟等以及一些運營商均開通了自己的應用商店,應用商店得到迅速普及,是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應用商店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一些原來由基礎運營商、增值運營商提供的業務現在開始在應用商店提供,對原有的電信行業商業模式形成了重大影響,也對行業監管帶來了挑戰及競爭。 [1] 轉屏功能是OTT的重要功能之一,目前的轉屏技術包括DLNA、AirPlay、Miracast和一些私有轉屏協議,轉屏功能在家庭娛樂、商務辦公等領域有著及其廣泛的應用前景。DLNA全稱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索尼、英特爾、微軟、谷歌等發起成立,旨在解決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使數字媒體文檔可以隨意地在不同設備間傳輸、共享。AirPlay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無線共享協議,通過AirPlay技術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的iOS設備間無線傳輸文檔。Miracast是由Wi-Fi Alliance發起的無線傳輸協議,Miracast用戶可以盡情在大屏電視上瀏覽智能手機拍下的照片,通過會議室投影儀實時共享筆記本屏幕,或者在平板電腦上收看家庭網絡電視機頂盒的直播節目。 許多公司都在進行OTT轉屏功能的研發,良好的轉屏體驗不僅需要硬件的支持,同時需要手機端、OTT和智能電視端的應用軟件支持,ShowKey?是轉屏器行業的建立者及第一品牌。ShowKey?像一把神奇開啟智能電視功能的鑰匙,插到任何一臺擁有HDMI接口電視機或投影儀等大屏幕終端,3步簡單直連,把家里的普通高清電視機輕松變成高清智能電視;也像一把開啟屏幕的萬能鑰匙,可以把手機(無論安卓系統還是蘋果IOS系統)上的視頻、照片、音樂播放的屏幕通過WIFI或者AP模式轉屏到電視屏幕上,在轉屏同時手機正常接聽電話發送短信功能及娛樂功能都不受影響。使用上也可以通過遙控器或MINI?USB鼠標遙控,使你在家看電視充分享受“無限控”。ShowKey同時也擁有“豐富內涵”,影視內容資源網絡開放抓取,內容豐富,更新最快,與時下網絡或影院咨詢基本同步。[2] OTT同時也是國際互聯網運營商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的“昵稱”,其本質是利用統一的內容管理與分發平臺,通過開放的互聯網,向智能機頂盒提供高清的視頻、游戲和應用,是全球性的“云電視”技術系統架構,例如將通過互聯網傳輸的視頻節目傳輸到TV上,終端可以是電視機、電腦、機頂盒、PAD、智能手機等等。WiPlug
OTT典型產品舉例: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可以通過一個名為WiPlug產品推到電視機上顯示出來。這樣的情況下用戶自己就可以通過手機來控制自己電視機屏幕上播放的內容了。據統計,國內電視機的開機率保持著逐年下降的比率,但是在電腦上和pad上看視頻的體驗不如靠在沙發上看電視舒服。因此,WiPlug就是一個應市場需求而出現的一款產品。并且同類產品會在近一段時間出現爆發性增長。2問題
OTT業務越來越多的深入的日常應用中,但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OTT,因為大家都還是在單打獨斗,沒有聯合沒有統一。廣電的機頂盒和電信的ITV其實是一個道理,提供基于網絡的直播和點播業務,但是僅僅能在電視進行顯示。而互聯網企業的內容大多在服務器上,通過互聯網傳送,所以可以實現筆記本、PAD、電腦的顯示。這些應該都是OTT的雛形,未來的OTT業務應該是能夠進行視頻同步,視頻、圖片、文字同步,相當于我所有的操作可以在PAD上完成,也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也可以在電視上完成。這有點像協同工具,每個人都可以進行更改。 再來說說OTT業務發展起來,各家利弊所在。互聯網公司有很多的視頻源都是非合法渠道的,未來監管起來了,面臨的問題是致命的。無法將眾多的資源用於電視等,如果引進節目源,政策上先不說,成本也是不低的。但是互聯網公司也是有優勢的,因為他是最靠近用戶的,用戶的所有行為,互聯網公司都有LOG記錄。 再來說說電信企業,電信企業抓住了用戶的計費,認證,他也有節目源合法引進的渠道,只是渠道太少,而且面臨眾多格式的媒體流,需要加大終端能力支撐各種格式的媒體源。并且他不是直接面臨用戶,用戶的很多與業務有關的行為他不知道。他知道的只能是網絡情況。[3] 再說廣電,廣電的節目內容源是OK的。但他和電信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并且他還有個劣勢,他沒有移動網絡,這在手機橫行的今天,是個致命弱點。他的互動性很有限。 所以總的說來,對于電信企業這樣以寬帶互聯網起家的全業務運營商在瓜分OTT業務蛋糕中是很占優勢的,但是還是要看企業的總體運營策略,既要合作也要競爭,懂得雙贏,最終才會贏得市場的認可。3相關新聞
在看明白了微信等OTT業務將“革掉自己的命”后,三大運營商終于開始醒悟過來,開始向微信等OTT業務討個說法,直指OTT企業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并以網絡電話來形容OTT業務利用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開通免費語音和視頻服務,造成短信、彩信、視頻等業務的大量流失。很顯然,兩大陣營已到了攤牌的地步。[4]2013年8月8日廣東聯通與騰訊聯合聯合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有運營商深度定制的OTT資費卡——微信沃卡。[5] 參考資料-
1.??百視通公告獲得國內首張OTT牌照??.網易?.2012-11-02?[引用日期2012-11-19]?.
-
2.??家庭娛樂行業的轉屏鑰匙??.網絡機頂盒?[引用日期2013-06-6]?.
-
3.??中移動推OTT應用:別指望革自己的命??.互聯網新資訊?.2013-6-4?[引用日期2013-06-14]?.
-
4.??兩大陣營攤牌:三大運營商將與微信等OTT業務談判??.英盛培訓網?.2013-03-14?[引用日期2013-03-21]?.
-
5.??微信沃卡發布 10元包300MB微信定向流量??.中關村?.2013-7-31?[引用日期2013-08-5]?.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Over-the-top_content
Over-the-top conten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is article?needs additional citations for?verification.??(September 2013) |
Over-the-top content?(OTT) refers to delivery of video and audio over the?Internet?without a?multiple system operator?being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r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The provider may be aware of the contents of the?Internet Protocol?packets bu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nor able to control, the viewing abilities, copyrights, and/or other re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nt. This is in contrast to purchase or rental of video or audio content from an?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 such as?pay television?video on demand?or an?IPTV?video service, like?AT&T U-Verse. OTT in particular refers to content that arrives from a third party, such as?NowTV,?Netflix,?WhereverTV,?Hulu?or?myTV, and is delivered to an end user device, leaving the ISP responsible only for transporting IP packets.
Consumers can access OTT content through?internet-connected?devices such as desktop and laptop computers,?tablets,?smartphones?including?iPhones?and?Androidphones,?set-top boxes,?smart TVs?and?gaming consoles?such as the?Wii,?PlayStation 3?and?Xbox 360. Consumers can access apps in most app stores.
PBS?is testing the waters for streaming their content OTT to consumers via a?Roku?channel.[1]
Australia's?Foxtel?pay-TV provider launched their Foxtel Play[2]?service on August 1, 2013.[3]
Findings from market intelligence firm?ABI Research?show the OTT video market passed $8 billion in 2012 and is predicted to reach over $20 billion by 2015.[4]
See also[edit]
- List of Internet television providers?(provides channel line up by region and country)
- Home theater PC
- Comparison between OTT and IPTV
- Internet television
- IPTV
- WhereverTV
- Set-top box
- Smart TV
- Video on demand
- Multi-screen video
?
?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baiyw/p/3434573.html
總結
- 上一篇: Ubuntu12.04下在Android
- 下一篇: LeetCode 解题报告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