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架构设计原则、模式摘录
1.Tier和Leyer的區別:
Tier 指的是系統的物理部署結構
Leyer 指的是系統的邏輯層結構
?
2.基本設計原則概述
KISS原則 提倡在設計和編碼中,盡量保持代碼的簡約性,避免不必要的復雜
DRY原則 抽取系統中的公共部分,并把它放到一個地方避免重復,既適用于代碼也試用于功能和業務邏輯
Tell,Don’t Ask原則 要去對代碼進行合理的封裝,并把它放到正確的類中,并明確告訴對象我們想要它去執行什么樣的操作,而不是首先詢問對象的狀態
YAGNI原則 設計中只包含所必須的功能,不包含你認為將來可能會用到的功能或特性,防止過度設計
Soc原則 把一個軟件功能分離為單獨功能點,被分離的每個功能點有唯一的行為和數據,而且每一個功能都能被其他所需要的類單獨使用,通過這個原則,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代碼重用、功能模塊重用
?
3.S.O.L.I.D原則
SRP 單一職責原則 就一個類而言,應僅有一個引起它變化的原因。
OCP 開放封閉原則 軟件實體(類、模塊)應該是可擴展的,但是不可修改。
LSP 里氏替換原則 子類必須能夠替換它們的基類型
ISP 接口分離原則 不應該強迫類實現它不需要的方法。如歌一個接口中包含了很多不大而且不相關的方法,那么這個接口就必須要被分組,讓后分離出多個接口,讓實現接口的類去實現它需要的方法。
DIP 依賴倒置原則 高層的模塊不應該依賴于低層的模塊,二者應該依賴于抽象,抽象不應該依賴于細節,細節應該依賴于抽象,高層模塊是指系統不經常發生變化的部分,是一個系統區別于其他系統的標志,包含了系統的策略選擇和業務模型。底層模塊是指系統中經常發生變化的部分。
?
4.企業級開發
企業級開發通常是指在開發工程中采用實現企業架構的模式和實踐方法。企業級開發會使用很多的方法和方法論來實現系統必須具備的指標:可靠性,靈活性,重用性、可維護性,這些指標也是衡量一個軟件系統好壞的指標。所有企業級項目就已上(RFRM)的項目,企業級項目的概念和項目的大小是沒有什么關系的。
?
5.測試驅動開發(TDD)
TDD的目的是通過測試來形成好的設計。進行軟件開發的時候,首先通過寫不能測試通過的測試代碼來確認一下業務邏輯,然后寫出真正的業務邏輯代碼使測試代碼通過,最后重構代碼。
?
6.領域驅動開發(DDD)
領域驅動開發的核心是如何將業務領域的概念映射到軟件開發中,DDD通過對現實領域中的概念進行抽象和建模,然后進一步分析業務規則和業務模型之家的關系,從而得到一個更加接近現實領域的所有業務模型,從而開發能夠解決領域問題的軟件。
?
7.行為驅動開發(BDD)
行為驅動開發是一種融合了可接受性測試驅動計劃、領域驅動設計、及驅動開發的敏捷開發模型。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eyangyi/p/1024921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应用架构设计原则、模式摘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静态资源加载
- 下一篇: 「NOI2017」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