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是谁写的啊?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 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 遂令東海變桑田。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意思: 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xiàn)。 浪淘沙.懷舊 李煜 (南唐后主) 〔題考〕本調出于樂府,【樂府詩集】收入近代曲中。原為二十八字,即七言絕句一首。唐白居易、劉禹錫并有此詞,且詞句即詠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詞云:「蠻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風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舊調另制新聲,乃變作雙調,每段僅存七言二句,而所詠亦泛而不必切題矣。 【詞律】以二十八字為正格,而以本調為變體,又名[曲入冥]、[過龍門]、[賣花聲];而[謝池春]亦名[賣花聲],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調五十四字,前后闋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與[憶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則與第二句同。此調平仄既寬,而后半又同前半,為初學填詞者最易摹擬之詞調也。 【格二(雙調小令)】 中仄(zè)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例(李煜·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韻) 春意闌珊。 ⊙仄平△(協(xié)平韻) 羅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夢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貪歡。 ⊙仄平△(協(xié)平韻) 獨自莫憑欄, ⊙仄仄平△(協(xié)平韻) 無限江山。 ⊙仄平△(協(xié)平韻) 別時容易見時難。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間。 ⊙仄平△(協(xié)平韻) 浪淘沙令①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簡析】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己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者: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作者:陳亮 年代:宋 霞尾卷輕綃。柳外風搖。斷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來離別地,煙水迢迢。 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滿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樓下水潺湲。樓外屏山。淡煙籠月晚涼天。曾共玉人攜素手,同倚闌干。 云散夢難圓。幽恨綿綿。舊游重到忍重看。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作者:宋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作者:晏幾道 年代:宋 小綠間長紅,露蕊煙叢。花開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攜手處,往事成空。 山遠水重重,一笑難逢。已拼長在別離中。霜鬢知他從此去,幾度春風。 作者:吳潛 年代:宋 長記去年時。雪滿征衣。佳人攜手畫樓西。今日關山千里外,此恨誰知。 想見綠窗低。依舊空閨。惜春還是惜花飛。縱有游蜂偷得去,爭似簾帷。 作者:蘇轍 年代:宋 對望漢陽川,車馬燈繁。高臺江岸倚橫欄。暗涌波光東逝海,愁緒誰堪。 蕭雨瑟風珊,葉落枝殘。四年離索久無歡。忽憶五更多少事,囈語江南。 作者:毛澤東 年代:近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格一(七言絕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與七絕平起式全同。 --------------------------------------------------------------------------------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唐. 劉禹錫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唐.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 劉禹錫) 日照澄江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格三(商調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作者:周邦彥 年代:宋 萬葉戰(zhàn),秋聲露結,雁度沙磧。 細草和煙尚綠, 遙山向晚更碧。 見隱隱、云邊新月白。 映落照、簾幕千家, 聽數聲、何處倚樓笛?裝點盡秋色。 脈脈。 旅情暗自消釋。念珠玉、臨水猶悲感,何況天涯客? 憶少年歌酒,當時蹤跡。 歲華易老, 衣帶寬、懊惱心腸終窄。 飛散后、風流人阻。 蘭橋約、悵恨路隔。 馬蹄過、猶嘶舊巷陌。 嘆往事、一一堪傷,曠望極。凝思又把闌干拍。 ------------------------------------- 【注】此種慢曲,必須選用入聲韻部。所有拗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聲,方能符合曲體。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辛棄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浪淘沙寫的是黃河。浪淘沙 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古詩今譯: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唐、劉禹錫意思是 全部都是贊美 浪淘沙(地名)的有好幾個版本的浪淘沙 還有白居易寫的 ,不知道你要的是這個不?
很多人寫過。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 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 遂令東海變桑田。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意思: 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xiàn)。 浪淘沙.懷舊 李煜 (南唐后主) 〔題考〕本調出于樂府,【樂府詩集】收入近代曲中。原為二十八字,即七言絕句一首。唐白居易、劉禹錫并有此詞,且詞句即詠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詞云:「蠻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風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舊調另制新聲,乃變作雙調,每段僅存七言二句,而所詠亦泛而不必切題矣。 【詞律】以二十八字為正格,而以本調為變體,又名[曲入冥]、[過龍門]、[賣花聲];而[謝池春]亦名[賣花聲],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調五十四字,前后闋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與[憶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則與第二句同。此調平仄既寬,而后半又同前半,為初學填詞者最易摹擬之詞調也。 【格二(雙調小令)】 中仄(zè)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例(李煜·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韻) 春意闌珊。 ⊙仄平△(協(xié)平韻) 羅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夢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貪歡。 ⊙仄平△(協(xié)平韻) 獨自莫憑欄, ⊙仄仄平△(協(xié)平韻) 無限江山。 ⊙仄平△(協(xié)平韻) 別時容易見時難。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間。 ⊙仄平△(協(xié)平韻) 浪淘沙令①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簡析】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己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者: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作者:陳亮 年代:宋 霞尾卷輕綃。柳外風搖。斷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來離別地,煙水迢迢。 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滿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樓下水潺湲。樓外屏山。淡煙籠月晚涼天。曾共玉人攜素手,同倚闌干。 云散夢難圓。幽恨綿綿。舊游重到忍重看。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作者:宋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作者:晏幾道 年代:宋 小綠間長紅,露蕊煙叢。花開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攜手處,往事成空。 山遠水重重,一笑難逢。已拼長在別離中。霜鬢知他從此去,幾度春風。 作者:吳潛 年代:宋 長記去年時。雪滿征衣。佳人攜手畫樓西。今日關山千里外,此恨誰知。 想見綠窗低。依舊空閨。惜春還是惜花飛。縱有游蜂偷得去,爭似簾帷。 作者:蘇轍 年代:宋 對望漢陽川,車馬燈繁。高臺江岸倚橫欄。暗涌波光東逝海,愁緒誰堪。 蕭雨瑟風珊,葉落枝殘。四年離索久無歡。忽憶五更多少事,囈語江南。 作者:毛澤東 年代:近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格一(七言絕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與七絕平起式全同。 --------------------------------------------------------------------------------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唐. 劉禹錫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唐.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 劉禹錫) 日照澄江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格三(商調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作者:周邦彥 年代:宋 萬葉戰(zhàn),秋聲露結,雁度沙磧。 細草和煙尚綠, 遙山向晚更碧。 見隱隱、云邊新月白。 映落照、簾幕千家, 聽數聲、何處倚樓笛?裝點盡秋色。 脈脈。 旅情暗自消釋。念珠玉、臨水猶悲感,何況天涯客? 憶少年歌酒,當時蹤跡。 歲華易老, 衣帶寬、懊惱心腸終窄。 飛散后、風流人阻。 蘭橋約、悵恨路隔。 馬蹄過、猶嘶舊巷陌。 嘆往事、一一堪傷,曠望極。凝思又把闌干拍。 ------------------------------------- 【注】此種慢曲,必須選用入聲韻部。所有拗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聲,方能符合曲體。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辛棄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者背景 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古詩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加我為好友
浪淘沙的作者有很多,出名的是唐代劉禹錫、唐代白居易、南唐李煜、北宋柳永。浪淘沙是一個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賣花聲”。中唐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chuàng)樂府歌辭《浪淘沙》,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北宋柳永創(chuàng)長調慢曲《浪淘沙》。
浪淘沙寫的是黃河。浪淘沙 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古詩今譯: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唐、劉禹錫意思是 全部都是贊美 浪淘沙(地名)的有好幾個版本的浪淘沙 還有白居易寫的 ,不知道你要的是這個不?
很多人寫過。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 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 遂令東海變桑田。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意思: 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xiàn)。 浪淘沙.懷舊 李煜 (南唐后主) 〔題考〕本調出于樂府,【樂府詩集】收入近代曲中。原為二十八字,即七言絕句一首。唐白居易、劉禹錫并有此詞,且詞句即詠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詞云:「蠻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風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舊調另制新聲,乃變作雙調,每段僅存七言二句,而所詠亦泛而不必切題矣。 【詞律】以二十八字為正格,而以本調為變體,又名[曲入冥]、[過龍門]、[賣花聲];而[謝池春]亦名[賣花聲],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調五十四字,前后闋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與[憶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則與第二句同。此調平仄既寬,而后半又同前半,為初學填詞者最易摹擬之詞調也。 【格二(雙調小令)】 中仄(zè)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例(李煜·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韻) 春意闌珊。 ⊙仄平△(協(xié)平韻) 羅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夢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貪歡。 ⊙仄平△(協(xié)平韻) 獨自莫憑欄, ⊙仄仄平△(協(xié)平韻) 無限江山。 ⊙仄平△(協(xié)平韻) 別時容易見時難。 ⊙平⊙仄仄平△(協(xié)平韻)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間。 ⊙仄平△(協(xié)平韻) 浪淘沙令①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②春意闌珊。③ 羅衾不耐五更寒。④ 夢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貪歡。⑥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①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④羅衾(音親):綢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賞):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簡析】 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后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潺潺春雨和陣陣春寒,驚醒殘夢,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實人生的凄涼景況中來。夢中夢后,實際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薩蠻》詞有句:“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所寫情事與此差同。但《菩薩蠻》寫得直率,此詞則婉轉曲折。詞中的自然環(huán)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 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 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間”句,頗感迷離恍惚,眾說紛紜。其實語出白居易《長恨歌》:“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上人間”,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歸宿。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從生活實感出發(fā),抒寫自己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這對抒情詩來說,原是不假外求的最為本色的東西。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不幸和哀苦。這些詞就具有了可與人們感情上相互溝通、喚起共鳴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如此,此詞亦復如此。即以“別時容易見時難”而言,便是人們在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是一種人生體驗。與其說它是帝王之傷別,無寧說它概括了離別中的人們的普遍遭遇。李煜詞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調短字少,然包孕極富,寄慨極深,沒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作者: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作者:陳亮 年代:宋 霞尾卷輕綃。柳外風搖。斷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來離別地,煙水迢迢。 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滿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樓下水潺湲。樓外屏山。淡煙籠月晚涼天。曾共玉人攜素手,同倚闌干。 云散夢難圓。幽恨綿綿。舊游重到忍重看。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作者:宋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作者:晏幾道 年代:宋 小綠間長紅,露蕊煙叢。花開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攜手處,往事成空。 山遠水重重,一笑難逢。已拼長在別離中。霜鬢知他從此去,幾度春風。 作者:吳潛 年代:宋 長記去年時。雪滿征衣。佳人攜手畫樓西。今日關山千里外,此恨誰知。 想見綠窗低。依舊空閨。惜春還是惜花飛。縱有游蜂偷得去,爭似簾帷。 作者:蘇轍 年代:宋 對望漢陽川,車馬燈繁。高臺江岸倚橫欄。暗涌波光東逝海,愁緒誰堪。 蕭雨瑟風珊,葉落枝殘。四年離索久無歡。忽憶五更多少事,囈語江南。 作者:毛澤東 年代:近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格一(七言絕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與七絕平起式全同。 --------------------------------------------------------------------------------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唐. 劉禹錫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唐.劉禹錫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 劉禹錫) 日照澄江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格三(商調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作者:周邦彥 年代:宋 萬葉戰(zhàn),秋聲露結,雁度沙磧。 細草和煙尚綠, 遙山向晚更碧。 見隱隱、云邊新月白。 映落照、簾幕千家, 聽數聲、何處倚樓笛?裝點盡秋色。 脈脈。 旅情暗自消釋。念珠玉、臨水猶悲感,何況天涯客? 憶少年歌酒,當時蹤跡。 歲華易老, 衣帶寬、懊惱心腸終窄。 飛散后、風流人阻。 蘭橋約、悵恨路隔。 馬蹄過、猶嘶舊巷陌。 嘆往事、一一堪傷,曠望極。凝思又把闌干拍。 ------------------------------------- 【注】此種慢曲,必須選用入聲韻部。所有拗句與領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聲,方能符合曲體。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 辛棄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作者背景 見《竹枝詞》的作者背景。 注詞釋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牛織女: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古詩今譯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加我為好友
浪淘沙的作者有很多,出名的是唐代劉禹錫、唐代白居易、南唐李煜、北宋柳永。浪淘沙是一個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賣花聲”。中唐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chuàng)樂府歌辭《浪淘沙》,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北宋柳永創(chuàng)長調慢曲《浪淘沙》。
總結
- 上一篇: 消息称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遭挟持,美的内部人
- 下一篇: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遭挟持?公司内部人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