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从西瓜破圈:阿木爷爷用木头征服世界
繼李子柒之后,“阿木爺爺”又在 Youtube 上憑借 50 年的木工手藝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在阿木爺爺粗糙布滿老繭的手里,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一塊普通的木頭就能用榫卯結構被打造成一件精致工藝品。
像是 42 根榫卯棱、27 道鎖、4 個榫卯柱、1 個榫卯基做成的世博會中國館小模型;全程不用一顆釘子,只靠榫卯結構銜接做成的木拱橋;拆拆拼拼就能把棱角分明的零件拼成一個蘋果形狀的鎖。
如同當初感慨李子柒在田間勞作過出詩意生活一樣,阿木爺爺又讓外國網友見識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中國功夫,他被稱作油管寶藏、當代魯班,在 Youtube 上的觀看總量已超過 2 億,訂閱人數到達 120 萬,中國傳統文化又成功實現了一波強勢輸出。
“阿木爺爺”其實來自西瓜視頻,是平臺獨家簽約作者,原名叫王德文,是山東聊城的一位木工匠人,所有視頻由兒子阿成拍攝、剪輯、運營,以家庭為團隊的方式運作起來。
而在西瓜平臺上,像“阿木爺爺”一樣身懷絕技的寶藏作者還有很多,比如今年 6 月周杰倫在海外社交軟件 ins 上點贊的兩位《Mojito》彈唱者 60 歲的“訴爺”和 6 歲的“Miumiu”。這些創作者的脫穎而出,不僅依靠熱點事件以及自身實力,他們的走紅也足以印證了背后平臺方西瓜視頻的力量。
“阿木爺爺”在西瓜視頻
“阿木爺爺”遇對了西瓜
用阿成的話說,從開始到走紅,這三年他們幾乎是和西瓜視頻(以下簡稱西瓜)一起同步成長起來的。
成立之初,阿成的賬號名為“功食道”,題材以農村生活和功夫美食為主,那時候父親只是作為配角,以做工匠活兒的鏡頭友情穿插在美食視頻里。
初期阿成嘗試將這些視頻投放在不同平臺,對比發現西瓜的播放量最高,且觀眾匹配度高、定位更精準,便決定留在這里。一段時間后,阿成發現美食類視頻遇到了流量瓶頸,特效剪輯的成本壓力,以及對娛樂化美食視頻無法長久的顧慮,讓阿成有了調整的念頭。父親在這時自告奮勇,經過全家人共同商討,制作“魯班凳”成為內容轉型的第一次嘗試。
讓全家驚喜的是,“魯班凳”的視頻數據流量在西瓜上的表現非常好,也讓阿成察覺到關于中國傳統木工文化的同期創作者很少,便先行創作這方面的內容。順理成章的,父親成了他的視頻主角,“阿木爺爺”就此誕生。
“阿木爺爺”在 Youtube
如今“阿木爺爺”在西瓜視頻上的粉絲已積累到 262 萬,成為三農達人團成員,簽約原創作者。在西瓜視頻正式“落戶”后,阿成參加了“西瓜大學”進行培訓,并有專門一對一的視頻運營指導,為下一條內容更好的產出。
回顧“阿木爺爺”兩三年前的視頻不難發現,當時的視頻時長以3-5 分鐘為主,后期時長逐漸增加到 10 分鐘以上。這種改變一方面源于傳統工匠文化這種泛知識類內容更適合長視頻輸出,而更主要的是西瓜平臺從 2018 年開始從短視頻平臺轉型為 PUGC 長短視頻平臺。
而“阿木爺爺”將這種長短結合的視頻模式使用的恰到好處。除了拍攝工匠手藝完整制作過程的長視頻,阿成還與父親根據評論里用戶的提議,拆分一些制作細節,單獨制作成短視頻教學。同一個內容通過不同視頻形式呈現不僅實現了多種價值,滿足了不同用戶的觀看需求,也為“阿木爺爺”帶來了商業機遇。
目前“阿木爺爺”已經在西瓜視頻實現了商業拓展,接過廣告投放,也成立了品牌,許多人慕名找到老人想要定制視頻中的木工產品。這對于阿成與父親來講是不小的鼓舞,但短期內他們還是希望保證視頻內容與木匠產品的質量,以此實現更長久和穩定的輸出。
“阿木爺爺”三年前的內容時長主要集中在 5 分鐘以內
“三力”破圈
從西瓜視頻走紅的不只有“阿木爺爺”,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入駐并從西瓜破圈,從而反哺平臺,這與西瓜從創作力、影響力、變現力三個方面長期扶持原創作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PUGC 視頻平臺”這一定位確定后,西瓜加快吸引、助推和積累優質內容創作者的步伐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讓平臺間人才資源爭奪戰的火藥味愈加濃烈。
而西瓜是創作者值得依靠的,背靠字節跳動并作為其內容產品矩陣中的一部分,以及 DAU15 億的流量池資源,為創作者帶來的不僅是更多受眾以及關注度,也讓他們有機會打造自己的 IP,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科普網紅李永樂老師就是這樣典型案例之一。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李永樂其實最早走紅是在 2018 年,當時他發起的“右手螺旋定則”點贊方式成為全網熱門互動挑戰。在碎片化內容的沖擊下,李永樂老師在 2020 年的表現依舊亮眼,一系列新冠病毒、瑞德西韋的熱點選題內容,讓他的粉絲量上漲 500 萬,突破 1000 粉絲總量的大關,且多次被央視、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轉載。
類似的還有創作者“巧婦九妹”。2017 年開始她開始用西瓜記錄自己做美食、農活的鄉村生活日常。后來她簽約成為西瓜的三農達人團成員,積累了 400 萬粉絲,在 2019 年通過短視頻共推介銷售農副產品 1200 多萬斤,帶動全村致富,獲得農業部“農民豐收節十大農產品銷售達人”的稱號。
來自西瓜視頻“李永樂老師”
對于已經有內容基礎和粉絲流量的創作者,西瓜不斷擴大他們的施展空間,為創作者提供了平臺分成、內容電商、內容付費、廣告商單、聯合作品等多種變現方式,不同風格、類型、發展階段的創作者都可以自己靈活選擇、不斷提升收益。
延續成熟創作者的生命力,讓更多新人創作者入局,助力過渡作者轉型,相比其他已積聚大量頭部創作者、偏中心化狀態的平臺,西瓜在為不同類型的作者量身打造成長計劃。
今年 6 月,西瓜視頻宣布向所有用戶免費提供短視頻 4K 畫質,這是平臺的技術升級,也同樣激勵了大批優質內容的產出。“毒角 SHOW”、“李永樂老師”、“林晨同學”、“美食作家王剛”等眾多知名視頻創作人紛紛上傳高質量 4K 作品。這對于成熟創作者來說是個內容質量升級的新契機,它讓視頻本身的細節更清晰的被看見,畫面更精致,可看性也更強,是一種內容競爭力的體現。
同樣,今年西瓜還推出了“活字計劃”訓練營課程,投入 1 億資金 +1 億元流量扶持,超過 8000 位創作者已經加入其中。這個計劃與互聯網用戶越發明顯的內容消費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據西瓜視頻報告顯示,今日頭條平臺萬粉以上且加V的圖文作者超過 40% 的比例考慮或考慮過轉型視頻內容。西瓜捕捉到了這個流動趨勢,及時推出“活字計劃”吸引圖文創作者,并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和轉型扶持。這不僅為平臺之后的優秀內容產出奠定了基礎,吸引更多流量,也讓創作者看到西瓜視頻的資源和流量潛力,同時引導他們轉向順應行業發展的風口繼續發揮創作價值。
西瓜做的不止這些,“對新人友好,門檻低,收益高”是眾多人提起西瓜視頻的直觀印象,而個性化的推薦機制,也大幅度降低了新人作品被淹沒的可能性,讓不少新人青睞西瓜。
從 2017 年開始推出3+x變現計劃;2018 年圍繞平臺服務升級、深耕垂直品類兩大維度賦能優質的內容創作;2019 年推出了“萬元月薪”計劃,投入百億流量和百萬創作基金,并通過西瓜 Vlog 學院為創作者提供相關課程,西瓜不斷為新人鋪路。
讓內容創作者實現可觀收益,是優質內容持續生產的加速器。西瓜視頻正努力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作者提供合適的變現方式,幫助創作者探索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萬元月薪”vlog 學院首期的最佳 vlogger“小胡 24 小時”,入駐平臺四個月的時間里收獲了 24 萬粉絲,實現月入過萬。“小趙的歡樂日常”也是其中一員,他們通過西瓜 vlog 學院學習各類課程,從普通用戶成為創作新人,并實現了收益。
教育領域的“李永樂老師”,通過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體系化輸出,整理成專業課程,在西瓜視頻實現付費銷售。專注育兒的“果姨媽育兒”,在西瓜視頻開了多個付費觀看專欄,幫助父母解決孩子心理教育問題,帶動 4600 多人購買《管教孩子的 26 個心理學方法》。
生活記錄作者“困困愛生活”,雖然僅有 32 萬粉絲,但通過平臺在內容營銷、選品、直播三方面的指導以及流量支持,并且通過西瓜獨有的微頭條、短視頻種草,直播帶貨拔草的形式,最終為品牌方帶來了品效雙收的好結果,在官方活動「大咖帶貨季節」單場帶貨 328W。
創下西瓜達人單場直播帶貨記錄的“美姐說”,在平臺運營人員的教學指導下從電商小白轉變成帶貨主播。知名美食創作者“雪茸堂”,經過半年時間實現單場銷售額近 600 萬,個人單場收入近 120 萬的成績。
平臺分成、電商變現、直播變現、內容付費、廣告商單、聯合出品,眾多創作者在西瓜視頻上實現多元化的變現途徑。當然,這種變現機會也不只是留給內容創作者,不少人也在這里擁有了自己的第二職業,而這群人也是西瓜視頻潛在的原生內容創作群體。
像是趕海天團的“漁人阿烽”、“老四趕海”,趕海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視頻里記錄的日常;13 年的互聯網老炮“野行濤哥”辭去高管工作,用 Vlog 拍下一根魚竿釣遍全世界的精彩人生;開啟環球航海之旅,首位單人駕駛單船跨越亞丁灣的“韓船長”。在西瓜上,“讓視頻創作人成為更多人的職業可能性”變成了現實。
圍繞創作力、影響力、變現力扶持創作者繼續產出優質內容,西瓜在未來或許還會從更多方面發力持續利好創作者,加大平臺競爭力。就目前來看,西瓜與創作者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構建了高質量的內容生態,不斷有新人從這里入門,也不斷有老人突圍,如何讓這些創作和和內容持續生命力,是西瓜未來繼續要做的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草根从西瓜破圈:阿木爷爷用木头征服世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买手机不送充电器了?其实没什么不好
- 下一篇: 人类唇腭裂研究中的动物模型用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