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生物企业半年报盘点:79家实现盈利 IVD企业常规业务回归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科創板生物企業半年報盤點:79家實現盈利 IVD企業常規業務回歸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科創板日報》9月2日訊(記者 鄭炳巽)截至8月31日,科創板生物產業公司2023年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這是三年疫情結束后,生物企業迎來的首個半年度考核。
毋庸置疑,屬于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tics,IVD)企業的短暫高光時刻已經落幕,所有企業重新比拼常規核心業務成長能力的序幕再次拉開。
《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發現,109家已上市的科創板生物產業企業中,僅有9家躋身10億營收陣營,且只有3家邁過10億門檻,進入20億及以上隊列,而去年同期有17家營收超10億。
不過,今年有54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占比接近50%,去年同期是50家。
另需注意的是,IVD企業在繼續承受新冠檢測退潮的滑坡效應之際,常規核心業務普遍回歸,為經營提供可持續動力。
10億營收陣營企業滑落至9家
根據Wind統計口徑,截至目前,已經上市科創板的生物企業共有109家,其中有高達69家歸屬于生物醫藥板塊,35家歸屬于醫學工程板塊,剩余5家歸屬于其他板塊。
2023上半年,實現10億元及以上營收的企業共有9家,分別為:百濟神州(688235.SH)、華熙生物(688363.SH)、悅康藥業(688658.SH)、卓越新能(688196.SH)、華大智造(688114.SH)、昊海生科(688366.SH)、海爾生物(688139.SH)、南微醫學(688029.SH)、亞輝龍(688575.SH)。
其中,百濟神州以72.51億元的收入位列第一,同比增長72.23%,華熙生物和悅康藥業分別以30.76億元、22億元排名第二、第三,同比增長4.77%、14.05%。。
2023上半年營收前10企業
若是從營收增速維度來看,9家企業中,有3家同比負增長。分別是卓越新能下降19.09%、華大智造下降38.86%、亞輝龍下降50%。
相比之下,2022年上半年,營收超10億企業共有17家。東方生物(688298.SH)和安旭生物(688075.SH)分別以71.11億元、59.30億元奪得第一、第二名,百濟神州營收42.10億元,排名第三。
今年,跌出10億營收陣營的企業中,除了東方生物和安旭生物之外,還有碩世生物(688399.SH)、奧泰生物(688606.SH)、圣湘生物(688289.SH)、熱景生物(688068.SH)、諾唯贊(688105.SH)、博拓生物(688767.SH)、之江生物(688317.SH)、威高骨科(688161.SH)。而這些企業中,今年上半年跌幅普遍高企,其中跌幅最大且超過90%的是碩世生物、安旭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營收分別下跌94.29%、96.55%、92.95%、90.07%。
無一例外,跌幅靠前的幾家企業,其業務均涉及體外診斷試劑,營收的下降,主要也是因為新冠檢測退潮。其中,跌幅最大的安旭生物,便在其半年報中直言,“全球對新冠產品需求的大幅度減弱,公司較同期新冠產品的訂單下降,經營業績呈現下降。”
事實上,其他跌出10億營收陣營的企業,大部分業務均涉及體外診斷,營收暴跌也是因為同樣原因。譬如,奧泰生物、圣湘生物、熱景生物、博拓生物等,跌幅分別為85.76%、84.10%、84.99%、86.08%。
IVD企業常規業務回歸之中
綜上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營收破10億的科創板生物企業數量同比劇減近1倍,原因之一在于大規模的新冠檢測需求消失。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在整體收入下滑的同時,IVD企業的常規業務正處于回歸之中。
譬如,圣湘生物在半年報中指出,戰略產線重點布局已取得良好成效,呼吸道、婦幼、血篩等戰略產線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快速增長。《科創板日報》記者結合其Q1數據,發現Q2營收環比增長19.14%。
圣湘生物也曾于互動平臺上對外透露,一季度非新冠試劑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4%,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75%。圣湘生物透露,已在呼吸道感染分子診斷領域已深耕近10年,呼吸道產線未來有望成為常規試劑產線中第一個達到10億級體量的重點產品線。
無獨有偶,熱景生物在半年中指出,上半年加速常規臨床檢測產品推廣,相關臨床檢測產品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并保持快速增長,戰略布局及主要業務也取得了良好進展。
2023上半年,熱景生物磁微粒化學發光業務實現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54.42%,占營收比例超過49%,已經成為熱景生物最主要的技術平臺。事實上,這一業務在2022年營收也有2.13億元,同比增長48.35%。
同樣地,碩世生物也透露,新冠產品需求下降致當期業績下降的同時,除新冠以外的其他常規業務增長強勁。截至2023上半年,其產品種類超過600個,應用于傳染病防控、臨床檢測、大規模人口篩查、優生優育管理等領域。同期,研發投入6876.69萬元,占營收比例36.85%,增加33.62個百分點。
奧泰生物也表示,2023上半年,剔除新冠單檢產品收入,營業收入為3.18億元,同比增長35.28%。同期,各業務發展良好,傳染病檢測產品收入1.27元,毒品及藥物濫用檢測產品收入9365.27萬元,女性健康檢測產品收入3766.09萬元。
79家盈利,凈利潤正增長上升至54家
實際上,《科創板日報》記者發現,在新冠消退之后,不少非IVD企業也正逐漸走出“陰霾”,核心業務逐漸好轉。
其中,海爾生物上半年營收12.70億元,同比微增0.20%,屬今年營收破10億陣營中,正增長企業中增速最低的一家。不過,除去公共衛生防控業務,海爾生物核心業務收入12.67億元,同比增長17.65%。其中生命科學板塊5.94億元,同比增長5.15%,醫療創新板塊6.73億元,同比增長31.44%。
同樣由于外部環境趨穩,復旦張江(688505.SH)各醫藥產品的出貨量及藥品終端使用量穩步恢復,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營收5.23億元,同比增長92.74%;歸母凈利潤為6843.75萬元,去年同期虧損3597.45萬元。
與之相似的還有南微醫學,在疫情結束之后,其2023年一季度便實現營收5.50億元,同比上漲24.26%;歸母凈利潤1.01億元,同比上漲133.98%。2023上半年,實現營收11.47億元,同比上漲19.46%;歸母凈利潤2.64億元,同比高漲111.69%。
在此背景下,2023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正,亦即實現盈利的科創板生物企業合計79家,金額在1億元以上的有31家,前三名分別為華熙生物、成大生物(688739.SH)、奕瑞科技(688301.SH),對應金額為4.25億元、3.34億元、3.25億元。
與此同時,歸母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合計54家,較去年同期50家微增至54家。其中,增速排在前10名的企業中,是在去年凈利潤為正值的前提下,繼續取得高增長的有5家。包括山外山(688410.SH)、艾力斯(688578.SH)、澳華內鏡(688212.SH)、昊海生科、翔宇醫療(688626.SH)。
2023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前10企業
這5家企業中,有3家的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600%。分別是山外山1.34億元,同比增長687.10%;艾力斯2.08億元,同比增長678.69%;澳華內鏡3807.94萬元,同比增長651.46%。
有趣的是,這5家企業里有4家業務涉及醫療器械,分別是山外山、澳華內鏡、昊海生科、翔宇醫療。《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發現,這幾家企業的一個共同點便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具體來看,4家企業2023上半年研發投入的情況為:山外山1494.91萬元,同比增長18.09%;澳華內鏡6960.15萬元,同比增長88.54%;昊海生科1.01億元,同比增長32.17%;翔宇醫療4745.84萬元,同比增長9.01%。
來源:財聯社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科創板生物企業半年報盤點:79家實現盈利 IVD企業常規業務回歸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科創板生物企業半年報盤點:79家實現盈利 IVD企業常規業務回歸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科创板生物企业半年报盘点:79家实现盈利 IVD企业常规业务回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部机
- 下一篇: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将防风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