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清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道教三清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于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1、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農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臺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2、靈寶天尊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綠那玉國,寄孕于其母洪氏身中,于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于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道君長大后,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于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游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寶箓、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郁羅翹真人,傳教于十方世界,萬國九州。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圣誕。3、道德天尊老子又稱道德天尊 ,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為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老子,(后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后來老子出函谷關寫下著作《道德經》,去了西方,化胡為佛,創立佛教,教育胡人。
道教三清指的是道教中最高的神,三清神靈,三清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在道觀的神像位置擺放中,太清道德天尊居左,手持太極圖或陰陽扇,象征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象征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上清靈寶天尊居右,手持玉如意,象征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三清名字中的玉清、上清、太清是指三清所居仙境的名稱,而天尊的意思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寶君”,全稱“玉清圣境虛無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稱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開天辟地之神,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靈寶天尊 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又稱通天教主或“上清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于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 相傳其原形為老子。關于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他們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為玉清圣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辟地之神,代表道生一。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原稱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于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老子又稱道德天尊,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為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老子,(后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
道教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歷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例如于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托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云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號,皆托名老君所賜。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內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于金母,金母傳白云上真,白云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傳鐘離權。鐘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將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東晉中后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后,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這與基督教等所謂「一神教」不同。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后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玉皇大帝(總執天道),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協助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極大帝為四御之說,具體為: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并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并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并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范大全集》、《道門定制》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跡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求采納
道教三清指的是道教中最高的神,三清神靈,三清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在道觀的神像位置擺放中,太清道德天尊居左,手持太極圖或陰陽扇,象征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象征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上清靈寶天尊居右,手持玉如意,象征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三清名字中的玉清、上清、太清是指三清所居仙境的名稱,而天尊的意思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寶君”,全稱“玉清圣境虛無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稱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開天辟地之神,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靈寶天尊 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又稱通天教主或“上清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于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 相傳其原形為老子。關于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他們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分別為玉清圣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辟地之神,代表道生一。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原稱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于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老子又稱道德天尊,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為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老子,(后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
道教三清分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歷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例如于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托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云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號,皆托名老君所賜。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內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于金母,金母傳白云上真,白云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傳鐘離權。鐘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將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東晉中后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后,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這與基督教等所謂「一神教」不同。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后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玉皇大帝(總執天道),中央紫微北極大帝(協助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極大帝為四御之說,具體為: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斗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并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并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經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張亞子遂由地方神成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預卜科舉功名甚驗而甚得讀書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并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遂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宮、文昌祠等,人們多於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舉行「文昌會」。 以上僅是道教所崇神靈中很小的一部分。實際上,道教崇拜的神靈成千上萬,他們多在舉行齋醮法會時被恭請蒞臨,如唐宋時的《道門科范大全集》、《道門定制》等道教科儀經典中即收錄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跡在道教經典中也多有記載,如漢代的《列仙傳》、晉代的《神仙傳》以及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俱記有歷代神仙得道之事。求采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道教三清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德方纳米:公司年产5000吨补锂剂目前正
- 下一篇: SpaceX本周执行新发射任务:猎鹰9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