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其实没啥错 但它不该不明不白进学校
最近,預制菜又鬧了個大新聞。
因為有一些家長發現,預制菜好像悄悄進校園了。
事情的起因,是江西的幾名家長,發現自家小孩吃壞肚子了。
并且,班上好幾個同學也有類似的情況。
家長去學校追查之后,發現孩子們盛飯的容器,甚至都是預制菜常見的塑料餐盒。里面的肉很咸,腐竹非常酸。
不光是這一所小學,附近好幾所學校用的都是類似的預制菜。
這一下,很多家長就急壞了,畢竟在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里,預制菜往往是和沒有營養還有各種食品添加劑掛鉤的。
這一系列的話題和事件,直接導致有家長干脆辭職,來給孩子送飯吃。
一時間,全網也似乎都在討論預制菜。
之所以會引起大范圍的討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別說是 “ 預制菜進校園 ” 了,就說預制菜這東西本身,不少人早就看不順眼了。
這么說吧,很多人下館子吃飯,就是想嘗那一股煙火氣。
同樣的菜,東街的李師傅和西街的王師傅,做出來的味道就肯定不一樣。千人千嘴,各有特色,不少人都覺得,這才是美食該有的樣子。
結果預制菜,特別是料理包橫空出世之后,同樣一道菜,新疆、東北和杭州都是一個味兒。
因此,也有人說 “ 預制菜 ” 不是菜,更像是 “ 飼料 ” 。更別說這玩意兒要進校園, “ 荼毒 ” 咱們祖國的花朵了。
尤其最近,大家發現核酸大王張核子都在搞這玩意。
他也是推出了一個做方便米飯、米類凍干食品的商標【 九谷益圣 】。
本來預制菜名聲就不好,再加上這哥們之前核酸結果造假的黑歷史,一下更 “ 臭 ” 了。這食品行業就誰都能來分一杯羹?
雖然上面 “ 罵 ” 了預制菜的這么多,但在談論預制菜進校園之前,還是覺得有必要給部分的預制菜先正一個名。
甚至夸張點說,預制菜之于食品行業,就好像AI 之于科技行業,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
而在我們要討論預制菜之前,咱們首先得說明白,預制菜到底是個啥概念。
聊到這個,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上面提到的料理包,一袋東西往鍋里一倒,熱一下就能吃。
這些食物往往高油、高鹽,保質期較長,有的甚至可以達到一年時間。
也難怪很多網友開玩笑說:您的外賣去年就做好了。
沒錯,這的確是預制菜,但只是預制菜中的一種。
你要問我預制菜到底是什么?我只能說,目前沒有官方定義。甚至這個概念,都是這兩年才冒出來的。
按照目前主流觀點來看,預制菜有著四種細分。
咱們最熟的就是即食食品,比如八寶粥這種打開就能吃的;還有方便面、速凍水餃這類的,它們算作即熱食品。
至于這些年出現的料理包,屬于即烹食品;除此外,還有即配食品,就是處理好的食材,比如熱心攤主幫你殺好的魚等等。
這么算下來,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全是算預制菜商家。甚至盒馬替你打好的肉沫,都算預制菜。
因為劃定過于寬泛,所以其實也有一部分業內人不認可這個標準。
但不管是哪一類預制菜,在節省成本上都相當強勁。
事實上,特別是' 種養殖基地 + 中央廚房 + 冷鏈物流 + 餐飲門店 '的模式,國家發改委也在大力支持。
這種極其高效的 “ 工業化模式 ” ,對整個生產鏈條上的人都有利。
對于上游來說,省錢又高效。
采購商直接對接各地的種養殖基地,運輸到中央廚房后,按照 SC( 《 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 》)生產標準,統一處理。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臟亂不一樣,中央廚房光是食品處理,就要設立一般操作區、準清潔區、清潔區等各種專門區域。
對于商家們來說,更是好處多多。
節省了人工費,不需要雇人采購、處理食材。后廚工序越少,也越能保證后廚環境的整潔。
用料理包的話,就更別說了,連烹飪這一步都省了,還可以降低外賣配送價格和出餐時間。
中國酒店業協會調查的部分預制菜餐廳,凈利潤相比于傳統餐廳會提高 7% 。
所以這個行業,這兩年是火爆得不行。
2019-2021 年,我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從 2445 億元增加至 3459 億元。到 2026 年,市場規模估摸著能達到上萬億元。
搜了一下,發現一大部分團餐用的都是預制菜,未來還可能上升到 70% 。
學校是團餐行業最大的消費場景,占比在 35%-40% 。
這個風口之下,自然人人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就比如陸正耀,離開瑞幸后的第二個項目,就是搞預制菜。
根據隔壁知危的圖表,也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相關公司數量的兩次暴漲。
但即便如此,還是把話放著了,我還是堅決地認為,預制菜不應該強制進校園。
雖然預制菜行業在向流水線和規范化靠攏,可作為一個新選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針對預制菜的國家統一標準和規范。
就像前面講的,預制菜的具體的定義是啥,都還沒個準信。
現在制定的相關標準和分類的部門,要么是地方的市場監管局,要么就只是一些個協會。
更別說那些預制料理包,原料、產品質量、營養標示,沒一個是有統一要求的。
根據安信證券的研究,七成以上預制菜加工企業不僅小,而且散,并且弱,不少是個體戶和小作坊式。就算是頭部預制菜企業,很多也大都是半路轉行,比如格力、貴人鳥、老板電器、海爾等等。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學生和家長作為消費者,卻完全不知情。
你學校既然選擇這么干,那就真誠點、透明點:你的預制菜模式是什么?供應商是誰?供餐按照什么標準來審核?冷鏈運輸情況怎么樣?
家長跑到學校來問,學校一問三不知。你連你家菜是炒出來的,還是微波爐熱出來的都不知道,就算東西是安全的,我也不樂意信你啊。
其實就算后期發展成熟了,依然覺得,預制菜強制替代傳統餐食是不可取的,但是,可以成為食堂的選項之一。
吃過學校食堂的應該也都知道,有些學校食堂做菜就不是沖著好吃去的,是沖著能吃去的。
反正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小賣部買點泡面香腸解決一頓飯。和小賣部相比,預制菜的營養價值一下拔高了。
在未來,預制菜或許可以像小賣部一樣,和傳統食堂并存。學生可以選擇新鮮食材的菜,也可以選擇半成品加工后的菜。
日本的部分小學其實已經在試驗這種模式,除了學生自帶、本校提供,還有一種給食センター方式。類似于中央廚房批量加工后,再運輸給學校。
總的來說,預制菜本身并不是洪水猛獸,尤其是在規范化了之后。它流水線的制作過程,相比餐館來說,是更容易被監管的。
你可以把它粗暴理解成速凍水餃,它的存在本身不是錯。把速凍水餃丟到市場上,消費者自己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選擇。
但是,這些水餃得符合標準吧,如果偷偷把現包水餃全部替換成速凍水餃,還告訴我是阿姨新鮮現包,這就不合理了。
這也是現在預制菜市場的現狀,不僅標準不統一,而且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遭受了侵犯。
所以,我不僅認為預制菜不應該強制進校園,校園之外的場景,也不應該讓消費者吃啞巴虧。
你要是預制菜,就在大大方方寫在菜單上唄,另外也希望預制菜行業自己能爭點氣,別讓難吃、不新鮮、沒營養成為大家對預制菜的固有印象。
吃東西本該是種享受,我相信大伙們肯定也不想讓它成為一件糟心事兒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预制菜其实没啥错 但它不该不明不白进学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阅文集团CEO程武:让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故
- 下一篇: 熟的鸡蛋怎么做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