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希望别再纠结了朋友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老生常谈–希望别再纠结了朋友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片幅大小與立體感的討論 --群里還有朋友在糾結升級機身FF還是買新24G 在網上的爭論很多....各種講法一堆看完后保證讓你吐血不說,越看越迷糊 簡單講...立體感的差異之處在哪邊關鍵就在于景深.... 簡單明了 我想很多人看完后依然不了一張照片要有立體與層次的感覺基本上可能有三種方法可以表現出來 1. 光線的比例 2. 顏色的層次 3. 景深深淺 以上三種方法...最簡單呈現出立體感的方法就是景深層次所以大家喜愛大光圈定焦鏡.. 用大光圈來呈現出立體感...這個方法簡單最快一般人講到景深....大概有99%的人會直接聯想到光圈大小值 但是實際上影響景深的變因不只是只有光圈值? 總共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 深與淺 1. 光圈值....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反之.景深越深 2. 焦段..... 同光圈大小時...焦段越廣..景深越深...反之..景深越淺 3. 相機與被拍攝物的距離...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反之越深 切記以上三種變因? 我們來看APS-C vs FF機身 同樣的拍攝距離.... 要拍出一樣的構圖假設與拍攝物都保持一樣的距離... 要拍出一樣的構圖畫面FF 機身用35mm焦段... 拍攝 那APS- C就必須用24mm焦段來拍攝這樣畫面構圖才會一樣? 根據日本以前有一個比對網頁使用以上的條件拍攝...來比對景深差異 APS- C 24mm焦段? 光圈2.8拍攝 拍出來的景深大約雷同于FF 35mm 光圈5.6拍攝的畫面 為何... 很簡單...? 與FF機身相比較因為APS-C焦段用的比較廣...類似以下原理... 用24mm焦段拍攝...來截取FF畫面中的1.5x范圍..截取出來的畫面.. 雖然構圖與視角雷同于FF + 35mm焦段畫面...但是用較廣的鏡頭來拍攝...景深必然比較深 那反向思考...如果FF用35mm 2.8光圈拍攝.... APS-c要用什么鏡頭可以拍出一樣 的構圖與景深?大概是24mm 1.4光圈....假設用24G來代替.... 這樣可以想象一下在相同拍攝距離下... 相同構圖下APS-C 用24開1.4光圈.....與 FF 36mm 2.8光圈..可以拍出一樣的景深感覺 所以說APS-C 花大錢買24...結果得到的效果等同于FF + 24-70 2.8的35端的2.8光圈拍攝效果虧大發了吧? 再來思考另一個問題 假設FF 機身用24G 1.4光圈拍攝, APS-C要用什么鏡頭可以拍攝出這樣的景深感覺? 大概是 16mm 1.0光圈? 有這種鏡頭嗎?? 肯定沒有...假使有..你我也買不起 有人會說為什么要比對同樣的拍攝距離呢? 很多時候..拍攝距離都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在餐廳拍攝餐桌上對面的朋友... 大家都是一樣的拍攝距離..類似的構圖此時FF機身永遠會贏APS-C機身...大約兩格的景深 在KTV內... FF + 50MM 可以拍出淺景深半身人像 APS-C...假設用85MM 常焦段來彌補景深的問題... 往往是退無可退..除非墻壁打一個洞 所以相同拍攝距離是一個關鍵與罩門? 那請問同樣的鏡頭...不一樣的拍攝距離...一樣的光圈與一樣的構圖呢? 想象一下 FF + 180 拍攝全身人像.... APS + 180也拍攝全身人像....那aps-c要退更遠拍攝距離又拉長.... 同樣光圈下景深自然又變深>以上簡單的邏輯請糾結的朋友慢慢想慢慢看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老生常谈–希望别再纠结了朋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孕妇梦到淹水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梦到熟悉的女人是什么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