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画像 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 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乾隆十四年(1749),高宗檢閱庫中積儲,發現所藏畫像多斑駁脫落,乃命工部將內府所藏的歷代帝王后妃、圣賢名臣肖像重新裝裱。其中帝后像用黃表朱里,臣工像則朱表青里,以此來區分尊卑不同。再命大學士會同領內務府王大臣等詳定次序,竣工后進呈御覽,儀禮極為莊重。高宗觀看后飭令將這些圖像改貯于南薰殿中,由內務府管理,每逢夏月負責檢曝。事后高宗還親制《南薰殿奉藏圖像記》以志其事。古代帝王圣賢圖像改貯此地后,南薰殿成為專門保存這批畫像的宮殿。因此這批圖像也被稱作“南薰殿圖像”。嘉慶二十年(1815),清仁宗下令將南薰殿圖像收入《石渠寶笈三編》。受命編纂的胡敬又另編《南薰殿圖像考》二卷,對這批畫像的流傳淵源、收存考訂,對畫中人物都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記述。南薰殿圖像歷經宋、元、明三代累積而成,凡卷、冊、軸一百余件,圖像五百八十余幀。上古五帝伏羲、唐堯、夏禹、商湯和西周武王五像位居南薰殿圖像之首,是南宋淳元年(1241)理宗至太學,作《道統十三贊》后,命當時著名畫家馬麟繪像。其時所繪共十三像,雖屬臆想之作,但與史實大體相近,也是極為珍貴難得的,遺憾的是現今僅存有其中五幅。唐高祖、太宗以及后唐莊宗等畫像也非唐人作品,而是出自明人手筆。
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 位帝王的形象,這13 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宮廷畫師,雍正帝的畫像有很多是郎世寧畫的
好簡單啊,好吧,它是故宮的南熏殿,不過1949年時國民黨全把宋朝到明朝歷代帝后畫像運到臺灣了,現藏
是真實的,但為了體現威嚴(王八)之氣,都有藝術加工,比如圓臉神馬的
明朝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共16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歷)、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 位帝王的形象,這13 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宮廷畫師,雍正帝的畫像有很多是郎世寧畫的
好簡單啊,好吧,它是故宮的南熏殿,不過1949年時國民黨全把宋朝到明朝歷代帝后畫像運到臺灣了,現藏
是真實的,但為了體現威嚴(王八)之氣,都有藝術加工,比如圓臉神馬的
明朝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共16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歷)、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明朝历代皇帝画像 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双城记作者是谁啊?
- 下一篇: “此意人不知”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