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克服了自修中的畏难情绪
在開始自修前,就聽師兄們說這周法義很難,心中生起懶惰的慣性:“既然這么難,我肯定看不懂了,對于缺乏智慧的我來說,看法義本來就很有難度,這課還更難,那就放著吧,既然看不懂,看了有啥用?順便可以偷偷懶,反正看不懂,反正說難,不看也沒關系。
”可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那說:“正是因為缺少智慧,才更要好好看啊!”
另一個聲音又說:“可是平時的法義我理解得都不好不透徹,不如其他師兄們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那么好。這課更難,我更看不懂了,也許只有它們能認識我,而我不認識它們吧。”
“沒關系,沒關系,不管學得怎么樣,只要自己在努力就可以,不要和任何人比,每個人的生命積累不一樣。想要讓自己更有智慧,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別人都幫不了你。而且這輩子能遇到佛法,能有機會修習佛法已經很有福報了,要珍惜人身啊,好好地修,認真地修,不要去看結果,只要在做,而且是老實、認真、踏實在做,肯定有收獲。何況這一課非常重要,如果不好好修,那丟失掉重要的環節對自己又何嘗不是損失啊?不能養成不好的習氣……”
在內心反復的爭斗中,我飽受煎熬,痛苦萬分,又想到“不管它難不難,懂不懂,能不能理解,字總歸我是認識的吧,我就讀可以吧。按照學長教我的,定鬧鐘讀個30分鐘,懂不懂先不管,理不理解也不管,先把招呼打起來互相認識認識!”以這樣的心境,我開啟了這周的法義學習。
結果30分鐘讀了一大半,就被內容吸引了。看到法義中講“許多人雖學佛多年,但對修學基本理路不得要領、不明次第……多數學人修行不得力的關鍵所在,就是對于佛法核心要素、修學次第、實踐方法的模糊和缺失”,我好像也是這多數修行人之一啊!那到底怎樣才能避免呢?我該怎么做?畢竟修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少說要用八年時間,往多說是一輩子的事。抱著這樣的疑問,我繼續自修下去。
原來這周法義是講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五大要素,這五大要素不僅是佛法修學的核心要素,也是貫穿始終的修學次第。更重要的是,導師告訴我,只要重視五大要素并落實于心行,不論我學佛的起點是高是低,根機是利是鈍,進步是快是慢,都是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終點邁進!
原來,導師在設置課程的時候,每個站點、每個步驟都為我們無微不至地考慮到了。終于自己那不自信、畏難的心理釋懷了!我更加相信,在三級修學里我可以找到內心深處那個真正的自己,更能勇敢地面對那個自己!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沒關系,畢竟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不可能快速得到。無論如何,最起碼我在路上,不管現在修得怎么樣,我只要按照要求,真誠、認真、老實,一步一步來就好。
打開了心結,克服了畏難情緒,我決定多多聞思法義。這課法義是我修學以來聞思遍數最多的。按照學長教的方法,早上我就起來讀,讀的時候錄音,沒時間看的時候我就聽,練車時候聽,上課路上聽,回家路上聽,不知不覺這課法義已經被我聽了、讀了4遍或5遍。做筆記的時候果然比之前輕松,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段落大意,真的還是要多聞思法義啊。
打好聞思基礎,在菩提大道上踏出的每一步腳印才更有深度,不至于風起時無影無蹤;打好同喜班的修學基礎,這棟智慧大樓才能蓋得更高更堅固,不至于后期倒塌。這些都是導師和很多學長總結的經驗,我只要聽話照做就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终于克服了自修中的畏难情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苹果经典提示音,改编自经典提示音的华丽演
- 下一篇: 联想s720手机膜,联想s720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