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文明史:考古又一重磅发现,中国文明史不止5300年?
原標題:中國文明史:考古又一重磅發現,中國文明史不止5300年?
我們都知道“弱國無外交”,其實弱國的歷史,也會遭到他人隨意踐踏!
長期以來,西方認為中國文明史只有3300年,原因在于之前沒有文字證據,完全無視史前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平米的復雜古城。但另一方面,瑪雅文明沒有冶金術,印加文明沒有文字,古印度文明有沒有文字存在爭議,但不妨礙西方將這些都認定為“文明”。因此,如果說西方對中國沒有偏見或刻意的打壓,在這些事實面前顯然很難說得通。
本世紀初,中國啟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經過20年的探索研究,通過良渚古城等,實證(注意官方這個用詞)中國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具體的說是5300年文明史。最終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同。
然而,在安徽凌家灘遺址中,如今中國又取得一個重磅考古發現,標志著中國文明史可能不止5300年,而是5500年!(下圖,凌家灘遺址玉人,可以看到5000多年前先民形象)
又一重磅考古發現
凌家灘遺址,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距今5500余年,面積高達160萬平米,是良渚文明源頭之一,與遼寧“紅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
1987年發現以來,經過數十年的考古發掘,發現大型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王者”大墓、祭祀坑、大型宮殿等遺跡,出土精美玉戈、玉龜、玉龍、玉人等珍貴文物,是一個明顯貧富分化的中心聚落。正因如此,早就有人提出“凌家灘證實中國5500年文明史”。
如今,凌家灘考古又取得一些重磅發現,比如:在凌家灘祭祀墓葬區的西側崗地緩坡處及西側平地區域,發現類似“宗廟”的祭祀禮儀性大型公共建筑,面積不下于2000平,還有寬15米、長60米、厚1.5米的石子膏泥類(如同今天水泥砂漿)的“神圣道路”,還有用于祭祀活動的巨大臺基等。
這些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營建、工程量極為浩大的最新發現,背后反映的問題,簡單的來說有兩個:首先,凌家灘神權非常強大,今天看是迷信,但在當時無疑可以增強社會凝聚力,也為“王權”產生奠定基礎;其次,如此之多的專門用于祭祀的大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合理統籌、分工等,反映出凌家灘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
對于凌家灘的又一重磅發現,中科院歷史學部主任王巍認為:今年的發掘在去年發現祭祀坑的基礎上有重要的突破,“現有的跡象,越來越增進我的信心”,凌家灘遺址考古很可能把中華文明史“提早到5500年,意義非常重大”。
打破西方標準迷信
過去百年,中國考古發現很多上古遺址,占地面積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乃至數百萬平米,出土的文物既多又美,但按照西方的文明標準(即文明三要素,文字、冶金術、城市或宗廟)衡量,中國只在殷墟時期才進入文明社會,距今才3300年。
但問題是,龐大而復雜的古城,強大而長久的組織,眾多而精美的玉器,乃至不時出現超級水利工程,比如良渚水壩系統,如此竟然不算“文明”,怎能讓人信服?如果上古某個文明使用易腐的簡牘為文字載體,如今無法發現文字,難道就認為其不是文明?
還有,文章開頭的瑪雅沒有冶金術、印加沒有文字,但它們都統治了數百萬民眾,按照西方標準,它們不算文明,如此顯然違背常理。
因此,以埃及、兩河、歐洲地區文明特點總結出來的“文明三要素”,顯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其中文字與冶金術并非文明的必要條件。其實,西方學者自己也知道“文明三要素”不合理,故而依然將瑪雅、印加定義為“文明”,但偏偏以此標準嚴格衡量中國,偏偏還有一群中國學者認為言之有理。
為此,近些年中國學者參考世界各地文明特點,提出了“中國方案”,即人口增加出現城市、階級分化、王權與國家。
以“中國方案”看,凌家灘基本滿足三個條件,尤其如今凌家灘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大型工程,無疑給出了更多的文明證據。正因如此,中國學者才會認為凌家灘可能把中華文明從良渚時代提前到5500年。
最后,關于本文話題,還有兩點值得一談:
首先,中國提出的“文明標準中國方案”,肯定會被人批為“自嗨”,西方“文明三要素”卻被認為科學。但實際上,中國方案更具普遍性,更能解釋全球各種文明,而“文明三要素”卻有明顯缺陷,因此誰更可信一目了然。
其次,不要高估西方學術界的道德,以何時進入文明社會判斷來說,西方對中國存在明顯的偏見,又一次表現出雙標。其實,西方的“學術雙標”多不勝數,比如同樣沒有字證,肯定特洛伊、卻否定夏朝,因此不要迷信西方標準。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中国文明史:考古又一重磅发现,中国文明史不止5300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刘备打仗从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
- 下一篇: 杨贵妃为何给安禄山“洗三”?“洗三”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