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后桌总用笔扎我”,孩子被欺负,家长怎样做最聪明?|伴读
原標題:“媽,我后桌總用筆扎我”,孩子被欺負,家長怎樣做最聰明?|伴讀
本文選自|布谷媽媽
ID|yugu005
作者|布谷媽媽
播音|武冰潔
視覺設計|王榮佳、樊薇
欄目主持|杜潤楠
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飯,朋友兒子說:“媽,我后桌同學總用筆扎我。”朋友問:“那你是怎么處理的?”
“我罵他一句。”
朋友一聽頓時來氣了:“人家都扎你了,你就罵他兩句?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人家怎么欺負你,你就怎么還回去啊!”
“我打了他,他也打我,最后我們干了一架,都被老師罰了。可他后面還總故意惹我。”
聽到這,朋友也是無語了,孩子欺負時,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被欺負要打回去嗎?
雖然理論知識很多,但真遇到女兒布妞被欺負時,我也總忍不住脫口而出:“人家欺負你,你就打回去。”
但其實仔細想想,只教孩子打回去,并不是“被欺負”時的最優解。如果我們只一味地告訴孩子“被欺負就打回去”,那他就只掌握了這一個辦法——別人惹我就打他。
那么,以后孩子看待人際關系,就只有“被欺負就打回去”這種模式,他就會不自覺搜索“被欺負”的跡象。
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要打回去;別人不小心踩到他腳了,他要打回去;別人開玩笑他不舒服了,要打回去......
那以后,你有收拾不完的攤子。
孩子被欺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
掌握聰明做法
沒人敢再招惹
布妞有次回來說,坐她旁邊的女孩子總是用力踩她腳。一聽她被欺負,我立馬急了,聲音都提高了一個度:“你為什么不大聲制止她呢?”
看我著急,布妞有點被嚇到了,她弱弱地回答:“我忘記了......”
我還想再說什么,孩子爸爸攔住了我,他說,你情緒這么激動,以后孩子有什么事都不敢跟你說了。
這話點醒了我。
確實是,如果一聽到孩子被欺負,我們只顧自己憤怒,那會忽略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他不但得不到幫助,反而害怕再跟你說。
遇到孩子被欺負,我們需要明確了解他的3個需求:
首先,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而不是家長的失控。
其次,感受到自信的力量,而不是怯弱。
最后,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關鍵時刻保護自己。
了解孩子的需求后,那么,以下這些方法,或許就會有幫助了。
· 疏導孩子的情緒
被欺負,是一種非常難過甚至卑微的情緒。
孩子能回來告訴你,說明這件事已經給他造成了影響。而且,他愿意告訴你,也說明他信任你,想從你這里獲得支持和安全感。
這時候,著急生氣都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要做的,是疏導孩子的情緒,讓他的負面情緒流動出去,不留下陰影。
我們可以讓孩子仔細回憶細節,把事情經過重新講一遍。
心理學上認為,能把“傷害”用話語描述出來時,情緒就能得到疏通,這件事本身也就不那么嚴重了。
在孩子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去共情他的感受“你一定很生氣”“他總是這樣,你肯定很煩”“你真希望有人能幫幫你”。
幫孩子表達感受、釋放情緒,會讓他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那么,他就能放松下來,更理智地看待與同學相處這件事。
· 角色扮演
《游戲力》提到一個幫孩子樹立自信的方法——角色扮演。
我們可以重演當時他被欺負的畫面,只不過,這一次,角色要對調過來。他演欺負者,我們演被欺負的那一個。
當我們“被欺負”時,我們身體要挺直,眼睛正視對方,態度堅定,聲音洪亮地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不要再弄了!”
我們要通過行動教孩子,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行為時,如何有氣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演練幾遍后,再與孩子角色調換過來,讓他學我們的樣子,練出自己的氣場。
一開始,孩子可能說話比較弱,或者不敢表達,我們可以提示“如果你眼神堅定地看著我,我就不推你了”“如果你聲音再大一點,我就停止”“如果你能挺直腰背,我就把東西還給你”。
一遍又一遍練習,直到孩子完全進入狀態,能自如地表達出來。
欺負者一般都挑那種看起來弱弱的人下手。而當一個孩子有自信的氣勢在時,欺負者往往就會知難而退,不認為你是“軟柿子”好拿捏。
· 旁觀者效應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旁觀者效應”。
就是說,當你要求助時,不要泛泛地喊“誰來幫幫我”。這會讓責任分散,誰都可以視而不見。
一定要指一個特定的人,將責任和壓力交由給他,這樣得到幫助的機會更大。
比如孩子被同學拿筆扎,他可以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朝班長大喊:“班長,他用筆扎我后背,非常疼,你可以幫幫我嗎?”
這時候,孩子一般會得到一個強有力的幫手,而不是孤軍奮戰。
·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一定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這樣,他遇到問題能有人幫忙。而且,朋友多的人,一般都不容易被欺負。
像布妞被同學故意踩腳,我當時只顧著急了,忽略了她的后半句:“我朋友看到后,就跑去告訴老師了。”
后來我改變思路,不再怪她“為什么不大聲制止那個同學”,而是認可地說:“你交了一個很好的朋友,她看到你被欺負,就趕緊去找老師幫忙。所以,我們可以多交幾個好朋友,這樣,朋友多了,他們都會幫助你的。”
落單、沒有朋友、孤僻的人,一般也是常被欺負的對象。所以,我們要多鼓勵孩子交朋友,既能提高社交信心,還能從同伴中獲得力量。
當然,如果遇到欺負過度,孩子自己解決不了,或者有某一個人持續地欺負孩子,那我們就需要及時出面,該找老師的找老師,該找家長的找家長。
孩子被欺負時,家長一定要是能接納他的安全港灣,這樣,他才能在港灣里療愈自己,自信地迎接外面的風雨。
然后,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才能獨當一面,在社交中安全、健康地成長。
本文來源|布谷媽媽(ID: yugu005),專注兒童心理,分享科學育兒方法,讀懂孩子輕松養育,歡迎關注布谷媽媽。
責任編輯|王佳實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妈,我后桌总用笔扎我”,孩子被欺负,家长怎样做最聪明?|伴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西餐必备英语:“牛排7分熟”用英语怎么说
- 下一篇: 学生质疑牛郎耍流氓,家长会只让爸爸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