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2)topsis分析法
TOPSIS法,譯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簡稱優劣且解距離法(根據學習會發現優解即距離較大的解),是一種常用的綜合評價方法,能充分利用原始數據的信息,其結果能精確地反映各評價方案之間的差距。
當我們用層次分析法來解決問題,發現行不通或者得出的結果不太精確的時候,就可以考慮用TOPSIS法。比如當評價的決策層太多時,n也會很大,容易使判斷矩陣和一致矩陣差距較大(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表格中n≤15),此時再使用層次分析法,就有些不妥當了。那么當決策層中指標數據已知時,如何使結果更準確呢?
舉個例子,
(這里要求的評分可以與層次分析法中的權重類比)
那么我們現在對四位同學得成績排名,得到名次為2431,評分要求越大越好,因此成績越好的同學排名應越大,所以對排名進行一個修正,修正后的名次為3124,用個人排名÷排名之和得到每人對應的評分。
但我們思考檢驗發現,當同學們的成績大小發生改變而四人的排名保持不變的話,得出的總評分依舊不變,由此可見,得出的結果與成績的相關性太弱。
那我們又想到另一種方法:找出四人中成績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照公式[(x-min)÷(max-min)]來計算評分,并對評分進行歸一化,得到結果如下
到這里有人就會問了,理論上考試的最高成績不應該是滿分,而最低成績為0嗎?
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比較對象往往多于兩個,此時采用第一種方法,只有數據兩端的對象會感受到影響;第二,比較的指標往往是多方面的;第三,不是每種指標都有理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因此選擇上一種方式計算評分,公式如下圖所示。
我們以上討論的都是只有成績一個指標時的情況,那么接下來增加指標個數,例題變為下圖所示。兩個指標分別體現對象的智商和情商。
介紹一個知識點:題中成績越大越好,是為極大型指標,也稱效益型指標;與他人爭吵次數越小越好,是為極小型指標,也稱成本型指標。
大型指標稱為指標正向化,其中極小型變為極大型的公式為(max-x)。
成績單位為分,吵架單位為次,兩個指標量綱不同,要進行處理,為了消除不同量綱帶來的影響,就要對已經正向化的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任一列的一個數值÷該列數值平方之和的算數平方根,即可消去量綱。其公式如下:
只有成績一個指標時,評分的公式為[(x-min)÷(max-min)],經過
得出
類比一個指標計算得分,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一個向量矩陣,從每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組成矩陣,用Z+,Z-表示。
可以把矩陣看做m維坐標系的向量坐標,類比空間坐標距離公式得到:
根據評分公式
得到得分公式(未歸一化),S=D- ÷(D++D-),故S屬于(0,1),S越大,對象的評價越好。
之后對計算得出的的得分進行歸一化,并進行排名,根據排名即可選出對象的優劣程度。
由此可以得出,TOPSIS法的基本步驟為:先將原始數據矩陣統一指標類型(一般正向化處理)得到正向化的矩陣,
再對正向化的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各指標量綱的影響,并找到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
然后分別計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間的距離,獲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以此作為評價優劣的依據。
該方法對數據分布及樣本含量沒有嚴格限制,數據計算簡單易行。
下面對該方法步驟詳細介紹:
第一步:將原始矩陣正向化
最常見的四種指標:極大型(效益型)指標,越大(多) 越好,例如成績、GDP增速、企業利潤;極小型(成本型)指標,越小(少)越好,例如費用、壞品率、污染程度;中間型指標,越接近某個值越好,例如水質量評估時的PH值;區間型指標,落在某個區間最好例如體溫、 水中植物性營養物量。
所謂的將原始矩陣正向化,就是要將所有的指標類型統一轉化為極大型指標。(轉換的 函數形式可以不唯一哦~ )
極小型指標轉換為極大型指標
max -x,如果所有的元素均為正數,那么也可以使用1÷x,不過基本常用第一種轉換公式。
中間型指標轉換為極大型指標
區間型指標轉換為極大型指標(更正:下圖中的{xi}為區間型指標序列,此圖從ppt中截取,需更改)
第二步:正向化矩陣標準化
標準化是為了消除不同量綱帶來的影響,公式之前已經提過,如下。標準化的方法不唯一,故得到的標準化矩陣也不唯一。
第三步:計算得分并歸一化
得分的計算公式如下圖紅字部分,
要注意區別開歸一化和標準化。歸一化的計算步驟也可以消去量綱的影響,但更多時候,我們進行歸一化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結果更容易解釋,或者說讓我們對結果有一個更加清晰直觀的印象。例如將得分歸一化后可限制在(0,1)這個區間,對于區間內的每一個得分, 我們很容易的得到其所處的比例位置。
注意:這里還沒有考慮指標的權重,默認了各指標的權重相等。
帶權重的TOPSIS法:
確定權重的方法:層次分析法(主觀性太強,不利于數據處理),熵權法(之后的視頻會講到)
接下來看一道練習題
根據題目中的介紹,我們可以得出含氧量屬于極大型指標,PH值屬于中間型指標,細菌總數屬于極小型指標,營養物量屬于區間型指標,首先利用公式將這三個指標轉換為極大型指標,之后根據公式進行標準化,然后找出各指標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別組成向量,根據公式計算得分,并進行歸一化,按照排名即可得出水質的優劣,大體思路就是這樣了。本講中出現的一些代碼會在之后的視頻里詳細解釋,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本人就是一個0基礎的小白,之前從沒接觸過數學建模,在B站上搜到了清風老師的視頻,看了前幾講發現確實自己能夠聽懂,舉的例子也很通俗易懂,如果有像我一樣想學習學習建模的,可以來看看哦!那么以上我所學所講及配圖均來自于清風老師
獲取清風老師的完整版課程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或b站搜索🔍數學建模學習交流
講課詳細內容豐富,對于數學建模學習與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学建模(2)topsis分析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独超难题目_超难数独基本解题法
- 下一篇: Matlab线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