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数据库知识总结
參考書籍:
數據庫系統概論第5版(王珊)
數據庫原理與SQL Server2005應用教程(程云志)
考研復試數據庫知識總結
- 1.概述
- (1)4個概念
- (2)數據模型
- (3)三級結構模式
- (4)二級映像功能
- (4)習題
- 2.關系數據庫
- 1 定義:關系數據庫應用數學方法來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
- 2 基本的關系操作:選擇、投影、并、差、笛卡爾積
- 3 關系的完整性:
- 4 關系運算
- 3.SQL語句(結構化查詢語句)
- (1)視圖
- (2)視圖的作用
- 4.數據庫安全性
- 5.數據庫完整性
- 6.關系數據理論
- 7.數據庫設計
- (1)步驟
- 8.數據庫編程
- (1)存儲過程
- 9.查詢優化
- (1)查詢樹的啟發式優化
- 10.大數據
- 11.系統篇
- 12.個人結果把
臨時通知筆試,這下東西可多嘍
1.概述
(1)4個概念
1. 數據: 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
2. 數據庫: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有組織,可共享的大量數據集合。;
3. 數據庫管理系統:用于管理數據庫的軟件。
4. 數據庫系統: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程序和數據庫管理員組成的存儲,管理,處理和維護數據的系統。
(2)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是對現實世界數據特征的抽象。
數據模型分為 概念模型 和 邏輯,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是按用戶的觀點來對數據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設計數據庫。
邏輯模型是按系統的觀點對數據建模,用于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實現。
物理模型表述數據在系統內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用戶不必考慮物理級的細節。
(3)三級結構模式
外模式,模式和內模式
模式:也稱邏輯模式,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
外模式:又稱用戶模式,是數據庫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局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數據庫用戶的數據視圖,是與某一個應用相關的數據的邏輯表示。
內模式: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是數據物理結構和存儲方式的描述,是數據在數據庫內部的組織方式。
(4)二級映像功能
二級映像功能的原因:
為了能夠在系統內部實現這三個抽象層次的聯系和轉換,數據局庫管理系統提供了兩層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 模式/內模式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 模式描述的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外模式是數據的局部邏輯結構。當模式改變時,由數據庫管理員對映像做出改變,使外模式保持不變。應用程序是按照數據的外模式編寫的,從而應用程序不用修改,保證了程序與數據的邏輯獨立性。
模式/內模式映像: 數據庫中只有一個內模式,故該映像也是唯一的。當數據庫的存儲結構發生改變時,由數據庫管理員對映像進行修改,使得模式保持不變,故外模式也不變,應用程序也不必改變,保證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
(4)習題
**1.簡述4個概念。。。
2.講講數據庫系統三級模式結構和二級映像的特點。
3.講講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
4.數據庫系統的特點:整體數據的結構化;數據的共享度高,冗余度低,易擴充;數據獨立性高;由DBMS統一控制和管理
5.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數據庫定義,數據存取,數據庫運行管理,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
6.什么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戶的觀點來對數據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設計數據庫。作用?是現實世界到機器世界的一個中間層次,是現實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層抽象,是數據庫設計人員進行數據庫設計的有力工具,是數據庫設計人員和用戶交流的語言。
7.定義并解釋實體,實體型,實體集,實體之間的聯系:
實體:客觀存在且可以相互區分的事物叫實體。
實體型:用實體名及其屬性名來抽象刻畫同類實體,稱為實體型。
實體集:同型實體的集合。
實體之間的聯系:不同實體型的實體集之間的聯系,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 **
2.關系數據庫
1 定義:關系數據庫應用數學方法來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
2 基本的關系操作:選擇、投影、并、差、笛卡爾積
3 關系的完整性:
**1 實體完整性:主鍵不為空
2 參照完整性:參照的關系中的屬性值必須能夠在被參照關系找到或者取空值
3 用戶定義的完整性: 根據應用環境的不同由用戶定義一些約束條件。
**
4 關系運算
(1)傳統的集合運算,并、差、交、笛卡爾積
(2)專門的關系運算,選擇,投影,連接,除運算
3.SQL語句(結構化查詢語句)
(1)視圖
視圖是從一個表或幾個表(或視圖)中導出的虛表。數據庫只存放視圖的定義
(2)視圖的作用
1.簡化用戶的操作
2.使用戶從多種角度看待同一數據
3.對重構數據庫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邏輯獨立性
4.對機密數據提供安全保護
5.可以更清晰的表達查詢
4.數據庫安全性
保護數據庫已防止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數據泄露、更改和破壞。
5.數據庫完整性
1.指數據的正確性(符合現實語義)和相容性(同一對象不同表中數據符合邏輯)
2.觸發器:用戶定義在關系表上的一類由事件驅動的特殊過程,又叫事件-條件-動作規則。
6.關系數據理論
1.第一范式:列不可再分。
2.第二范式:每個表必須有主關鍵字,其他數據元素與主關鍵字一一對應。(意思是一個表若有兩個以上的主鍵,那么其他非主鍵數據就要根據主鍵的不同組合保持唯一。只有一個主鍵并且符合第一范式,那也會符合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表中的所有數據元素不但要能唯一地被主關鍵字所標識,而且它們之間還必須相互獨立,不存在其他的函數關系。
三個范式理解可查看下文其他大佬文檔鏈接: 范式理解。
7.數據庫設計
(1)步驟
1.需求分析
-----1.數據字典
2.概念結構設計
-----1.E-R模型
-----2.E-R圖
-----3.E-R圖的集成
3.邏輯結構設計
-----1.關系模型
4.物理結構設計
5.數據庫實施
6.數據庫運行和維護
8.數據庫編程
(1)存儲過程
經編譯和優化后儲存在數據庫服務器中,使用時只需要調用
優點:
-----1.運行效率高
-----2降低了客服機與服務器的通信量
-----3.方便實施企業規則
9.查詢優化
(1)查詢樹的啟發式優化
1.選擇運算盡可能先做。
2.投影和選擇運算同時進行。
3.把投影跟前后的雙目運算結合起來。
4.把某些選擇同他前面要執行的笛卡爾積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連接運算。
5.找出公共子表達式
10.大數據
1.定義:指無法在可容忍的時間內用現有IT技術和軟硬件工具對其感知、獲取、管理、處理和服務的數據集合。
2.特征:巨量,多樣,實時,價值。
11.系統篇
事務:滿足 ACID 特性的一組操作,可以通過 Commit 提交一個事務,也可以使用Rollback 進行回滾
ACID特性: (1)原子性 (Atomicity):事務被視為不可分割的最小單元,事務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提交成
功,要么全部失敗回滾。回滾可以用回滾日志來實現,回滾日志記錄著事務所執行的修改操作,
在回滾時反向執行這些修改操作即可。
(2)一致性 (Consistency):數據庫在事務執行前后都保持一致性狀態。在一致性狀態下,所有
事務對一個數據的讀取結果都是相同的。
(3)隔離性 (Isolation):一個事務所做的修改在最終提交以前,對其它事務是不可見的。
(4)持久性 (Durability):一旦事務提交,則其所做的修改將會永遠保存到數據庫中。即使系統
發生崩潰,事務執行的結果也不能丟失。
12.個人結果把
一志愿沒過 調劑上岸
然后說下數據庫試題把
簡述題
1 數據庫設計流程,每個流程簡單說下特點
2 事務提交時要把其他操作一并提交,分析下原因
3 數據庫備份的模式
4 一個銷售發票關系,寫出主屬性非主屬性,并且符合第幾范式,這個范式有什么問題?如何避免
大題
1畫個簡單的ER圖
2數據庫文字模式 表名(主鍵,屬性1,屬性2.。。)這種
3簡單的SQL語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考研复试数据库知识总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库知识点梳理
- 下一篇: matlab画受力分析图,MATLAB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