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总结--任性的一个人的朝圣
| 前言 |
前腳剛進行完一次最讓我失望的自考,后腳就要投身于軟考。對于團隊學習,我第一次選擇了不相信,覺得其中一定是有什么出現了問題,但是我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解決目前團隊學習的弊病,所以我選擇獨自思考學習方法上的缺憾和獨自完成準備軟考的朝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經過了這次學習的朝圣,感覺自己找到了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自己的自制能力和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 內容 |
沉默是因為我在扎根。
這次的軟考學習,翻看我每天的備考日記,可以總結出我的心路歷程和方法的調整:
(1)第一周,刷課本
方法:每章都畫小節思維導圖,吸取了自考的教訓
效果:當時聽別人說網絡是重難點,就使勁刷網絡的教材,但是只是打了個照面,第二周看的時候,只知道自己 看過的安慰。
只看了一部分的網絡和數據結構
學習地點:學校圖書館
配套閱讀:博贊的《博贊學習技巧》,《深度工作方法》
(2)第二周,刷課本
方法:精看課本,每個字都推敲下去,發散性思維
效果:整個人的思維都變得嚴謹了,表達更加的精準。但是一天下來也就只能弄懂一兩章,但是一旦弄懂之后,就至少一周中忘不了。但是,下周末再看的時候,又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回顧才能再次達到上次的深度。
學習地點:因身體不適,在家中學習
配套閱讀:博贊的《博贊學習技巧》
感悟:記是記不住的,學習是一個反復的過程。
(3)第三周,有重點地刷題,刷課本相結合
方法:第一次進行模擬測試,根據測試的失分值和考試的考分值,將一天分成三大塊:
第一部分,分配給 上午題低分部分章節;
第二部分,分配給 上午題 高分部分章節;
第三部分,分配給 下午題。刨去每天的上課時間,上午題和下午題每天的復習時間對半分。
刷題教材:《軟件設計師考試沖刺(習題與解答)》
每周的每天有固定的復習章節,一周為一輪
做題過程中,一章 答在一章紙上,然后統計 答題時間,和正確率
傷心往事:第一次的正確率,半蒙,永遠都是50%,心累。
所幸的是模擬題的出題范圍很廣,涵蓋了重難點和一些偏的知識點。
每次刷課本的時候,在做題的基礎上,知道那兒哪兒是重點,和課本混了個半熟。
學習地點:學校圖書館和家中,學校的同仁們在準備教師資格證和初級會計,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學習書籍:《思維導圖》,《一日學習法》,《深度工作》,《四點起床》
無聊消遣:《北京女子圖鑒》,感覺自己這種異地來的職場小白,也只有和女主一樣拼命工作,才能出頭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第四周,向刷題要正確率,向課本要知識體系
方法:將上周沒有完成的章節的習題都做了,用軟頭彩筆寫下評語,來刺激自己,然后,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行二次刷題,看看正確率,所幸,很多都是90+%的正確率。第一次刷的時候,因為題目有點多,看錯題的解析。第二次刷的時候,看所有題目的解析。
每天的中午和下午以及晚上休息時光,用來通過小節思維導圖,整理課本的知識網絡,留有疑問,等待之后回憶。(PS:之后沒有時間回憶了,但是在刷題的過程過程中,多虧了小節思維導圖的細致,一些邊角的辯證性的概念也都涉及到了,考試的時候,所有的概念我都不是第一次看到,至少問心無愧了 )
發現自己的優點:第一次,總是錯誤連連,但是如果真的是我看重的內容,那么我很少會犯第二次錯。
刷了兩套真題,對了答案,上午題能過,下午題,在邊緣,看狀態。
最后3天都在啃下午題的知識點,教材,課后例題,考前沖刺。
自己測試的時候,正確率根本不能看。
反思:每次離考試還有一天的時候,總能意識到這場考試我最缺的是什么知識,但是自己除了緊張,根本沒有別的,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能做多少,能補多少,是多少。自己的算法編程,是一個被我荒廢的老朋友。總覺得考完之后,就要把它拾起來,好好寵著。
學習書籍:《思維導圖》
無聊消遣:《北京女子圖鑒》,《怦然心動》,《傲慢與偏見》
感悟:不能有畏難情緒,難啃的骨頭要先啃,才能在反復中,將其消化。
(5)考試前夕:五味雜陳
將手邊自己做的所有的筆記,題目,課本都隨身帶去了。但依然不能讓我不安。
在老子app里面刷網絡的往年真題,好騙,正確率50%,這是要讓老天擲骰子,讓我聽天由命嗎?
下午題,只祈禱設計模式出的模式的代碼中,指針和類的繼承關系不要太復雜,自己的分析能力還是不太夠用。
早早地睡了,第一次,考前,覺得,還是讓自己的大腦有些分析能力,這比臨陣磨槍更重要。
(6)考試當天:有熟悉的朋友,也有之前等等再研究的漏網之魚。
上午題:公鑰,私鑰,是我一直認為挺重要的概念,但是在復習大潮中,終將其遺忘,然后考試就被打臉了。
很多是看過一遍教材,畫過一遍導圖,所以有些模糊的印象。考試的時候,第一印象和之后根據題意和選項分析得答案很多時候是不同的。
下午題:
1。我真心想吐槽試卷的設計,對于UML,DFD,來說,考試的時候,題目的說明內容和圖不在一頁,而是在一張紙的兩面,讓我很是抓狂。因此DFD我花了10+25分鐘的時間來答題。
2。UML這次依然出題很仁慈,只希望自己不要辜負。最后交卷之前,修改了用例名。感覺分析地結果還是有點不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3。算法實現,動態規化法的背包問題,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遍歷兩種方法。誠實地講,我不知道會考這么細,準備的時候,看了網上的講解視頻,也覺得這個算法,很神奇,但是沒有深究。感覺,自己寫的代碼中兩種遍歷方法的區別僅限于最優值的存儲形式,自頂向下是 integer ,而自底向上是數組,將每一個方案的值都存儲了。這獲取的是決策樹中的底層吧,所有的子方案。還是不是很確定。
4。設計模式代碼實現
builder
卡在終端的一個調用關系中。
partA 和partB的值已經賦值完畢,但是如何顯示出它已經賦值完畢呢?
子類和派生類與繼承父類之間的關系,我還是有些偏頗。
在演繹運行過程的時候,感覺自己平時還是學習得不是很深刻,都不知道自己平時不學習在干什么。
我能理解它的匠心,但是核心代碼中,缺了一環,這個感覺很不好。3分,是對自己平時學習深度不夠的懲罰。因為這一環沒有扣上,我不敢保證,我其他的環節有沒有對上,希望有個基礎分吧。
| 后記 |
收獲:
1。自己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升,感覺自己無愧于本次考試。也有信心面對接下來的那些自己需要一個人獨自面對的朝圣。
2。滿滿地被保護,小龍師傅,保證我的出行和住宿安全;金田師哥和少凱師傅,幫我抬行李,(自己全付武裝上考場,苦了周邊的人)
3。感謝曉鴻,亞男,連康,云召,龍沙大神在我解不出題目時給予幫助。
感謝學術部默默支持我的親人們,讓我可以放心備考。
感謝網絡部門的學習小組,讓我加入學習計算機網絡,感謝小伙伴們和郭凱師哥的一路付出,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漸漸產生興趣。
感謝師傅和老師們在我發日報的時候,給予的鼓勵。感謝考前大兄弟的鼓勵。
感謝最最心愛的老媽和老爸,在我焦慮和抱怨的時候,安慰我,讓我再次有勇氣上路。
最后感謝那個一直陪著我的自己,在不確定自己的價值的道路上用行動和結果證明自己的價值。
不足:
1。沒有進行團隊學習,對自己不自信,團隊中,除非所有人都信任我,不然我的節奏會被別人帶偏;
2。學習的深度不夠,這次是對之前學習的一個階段性地反復學習。學習是個反復的過程,一個月的學習完成之后,自己不知道,還能不能,抽出時間來進行尤其是算法,計算機網絡,設計模式的持續學習。
3。自己適合單核工作,事情一多,就沒有辦法專心研究了。不能只有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才研究知識點,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應該保持著一個虔誠的心研究和學習。
無論結果如何,這將是我人生中一份寶貴的回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考】总结--任性的一个人的朝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投资 - 指标介绍:MA、WMA、EMA
- 下一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