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晚年时,为什么说:周门不幸!
周總理是世所公認的偉大的外交家,面對任何復雜的形勢都能游刃有余,處亂不驚,但是,在1973年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周總理大為震怒,生氣地說:“真是周門不幸!”
這件事的主角,名叫周伯萍,與周總理都是宋朝理學家周敦頤的后代,算是本家。
1972年,中國與希臘王國建交,周伯萍被任命為第一任駐希臘大使。
1973年5月7日,周伯萍在雅典參加完一個活動后,坐車回到大使館,讓翻譯看看有沒有重要的資料。
正巧,捷克斯洛伐克駐希臘大使館要在5月8日下午12點到13點30分舉行國慶招待會,駐希臘大使科威克就給周伯萍發來一份請帖,邀請他去參加。
這個翻譯可能是天生就馬虎,也可能是剛參加完活動有點累了,竟然把駐希臘大使“科威克”的名字看成了“科威特”,以為是科威特大使館發來的請帖。
這還不算完呢,請帖上寫的時間是“5月8日下午12點到13點30分”,結果,翻譯竟然看成了“5月7日”,也就是當天。
周伯萍大吃一驚,一看表,已經13點20分了,離慶?;顒咏Y束只剩下10分鐘了!
于是,周伯萍也沒來得及核實,就立即跑了出去,讓司機趕緊把他送去科威特駐希臘大使館。
沒想到的是,這個司機也是個新手,對雅典的路不熟悉,竟然把車開到了以色列駐希臘大使館門口!
這樣的工作人員,真該開除!
周伯萍下車后,發現大使館門口沒有幾個人,以為活動已經結束了,就很抱歉地對站在門口的以色列外交人員表示歉意,說自己剛看到請帖,來晚了。
當時,中國與以色列還沒有建交,因此,以色列外交人員還有點奇怪,不知道中國的大使為什么要來他們大使館,不過,出于禮貌,還是熱情地和周伯萍握了手。
如果只是這樣就結束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頂多算是一個小花絮而已,但巧的是,當時正好有一位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站在那里,發現了這個“非常敏感”的新聞,就立即問周伯萍:你到這里來,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承認了以色列?
周伯萍不知道他這么問的深層原因,以為只是美國記者的好奇而已,就簡單說了幾句套話,然后就坐車離開了。
沒想到,這個美國記者沒有放過這個“爆炸性”的新聞,立即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這條新聞,引起了不小的國際反響。
要知道,當時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非常緊張,我國又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非常好,因此,發生了這種烏龍事件,可想而知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猜測。
周伯萍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即決定采取三項補救措施:
第一,分別向希臘外交部和阿拉伯等各國使節說明周伯萍誤入以色列外交代表官邸,純系使館工作上的差錯,絲毫不意味著我國外交政策有任何變化,力求盡快最大限度地消除錯誤影響;
第二,立即向外交部報告錯誤情況,并作初步檢查;
第三,向使館全體同志通報情況,要求從周伯萍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改進使館工作。
這件事傳回國內后,周總理非常生氣,立即讓周伯萍回國,匯報詳細情況。
在總結會議上,周總理親自主持,語氣非常嚴厲地說:“美國出了個‘水門事件’,主角是美國總統尼克松;中國出了個‘雅典事件’,主角姓周,真是周門不幸!”
會后,周總理把處理結果上報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后,把報告上的“十分嚴重、極為荒唐的政治錯誤,成為外交界的丑聞,影響極壞”一段話劃掉了,改成“是沒有調查研究的結果”,而且,鑒于周伯萍的認錯態度很好,對他免于處分。
事后,周伯萍感激地說:“我深感毛主席在這件事的處理上,體現了實事求是和寬厚待人的精神,深感是我莫大的幸運!”
(參考資料:《非常時期的外交生涯》《黨史縱覽》)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周总理晚年时,为什么说:周门不幸!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十三爷胤祥巅峰时权力究竟有多大?如
- 下一篇: 原创:多吃多占,反受其乱?俄罗斯的自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