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技巧:不要在for与while循环后写else块
實際工作中,筆者不會這樣寫,而是會改用輔助函數完成計算。這樣的輔助函數有兩種常見的寫法。
第一種寫法是,只要發現某個條件成立,就立刻返回,如果始終都沒碰到這種情況,那么循環就會完整地執行,讓程序返回函數末尾的那個值作為默認返回值。
def coprime(a, b):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assert coprime(4, 9) assert not coprime(3, 6)第二種寫法是,用變量來記錄循環過程中有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有,那就用break提前跳出循環,如果沒有,循環就會完整地執行,無論如何,最后都返回這個變量的值。
def coprime_alternate(a, b): is_coprime = True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is_coprime = False break return is_coprime assert coprime_alternate(4, 9) assert not coprime_alternate(3, 6)對于不熟悉for/else結構的人來說,剛才那兩種寫法都是比較清晰的方案,大家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
for/else或while/else結構本身雖然可以實現某些邏輯表達,但它給讀者(也包括你自己)帶來的困惑,已經蓋過了它的好處。因為for與while循環這種簡單的結構,在Python里面讀起來應該相當明了才對,如果把else塊緊跟在它的后面,那就會讓代碼產生歧義。所以,請不要這么寫。
要點
- Python有種特殊的語法,可以把else塊緊跟在整個for循環或while循環的后面。
- 只有在整個循環沒有因為break提前跳出的情況下,else塊才會執行。
- 把else塊緊跟在整個循環后面,會讓人不太容易看出這段代碼的意思,所以要避免這樣寫。
Python的循環有一項大多數編程語言都不支持的特性,即可以把else塊緊跟在整個循環結構的后面。
''' 遇到問題沒人解答?小編創建了一個Python學習交流QQ群:531509025 尋找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幫互助,群里還有不錯的視頻學習教程和PDF電子書! ''' for i in range(3): print('Loop', i) else: print('Else block!') >>> Loop 0 Loop 1 Loop 2 Else block!奇怪的是,程序做完整個for循環之后,竟然會執行else塊里的內容。既然是這樣,那為什么要叫“else”呢?這應該叫“and”才對。在if/else結構里,else的意思是:如果沒執行前面那塊語句,那就執行else塊。在try/except結構里,except也是這個意思:如果前面那塊語句執行失敗,那就執行except塊。
try/except/else結構里的else依然遵循這樣的理念,它的意思是:如果沒有異常需要處理,那就執行這塊語句。try/finally結構里的finally同樣很直觀,意思是:不管前面那塊代碼執行得如何,最后都要執行finally塊代碼。
了解了else、except、finally等在上面那些結構里的用法,Python新手可能就覺得,for/else結構里的else也是這個意思,即如果循環沒有從頭到尾執行完,那就執行else塊。實際上恰恰相反,如果循環沒有從頭到尾執行完(也就是循環提前終止了),那么else塊里的代碼是不會執行的。在循環中使用break語句實際上會跳過else塊。
for i in range(3): print('Loop', i) if i==1: break else: print('Else b1ock!') >>> Loop 0 Loop 1還有一個奇怪的地方是,如果對空白序列做for循環,那么程序立刻就會執行else塊。
''' 遇到問題沒人解答?小編創建了一個Python學習交流QQ群:531509025 尋找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幫互助,群里還有不錯的視頻學習教程和PDF電子書! ''' for x in []: print('Never runs') else: print('For Else block!') >>> For Else block!while循環也是這樣,如果首次循環就遇到False,那么程序也會立刻運行else塊。
while False: print('Never runs') else: print('While Else block!') >>> While Else block!把else設計成這樣,是想讓你利用它實現搜索邏輯。
例如,如果要判斷兩個數是否互質(也就是除了1之外,是不是沒有別的數能夠同時整除它們),就可以用這種結構實現。先把有可能同時整除它們的數逐個試一遍,如果全都試過之后還是沒找到這樣的數,那么循環就會從頭到尾執行完(這意味著循環沒有因為break而提前跳出),然后程序就會執行else塊里的代碼。
a = 4 b = 9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print('Testing',i) if a % i == 0 and b % i == 0: print('Not coprime') break else: print('Coprime') >>> Testing 2 Testing 3 Testing 4 Coprime實際工作中,筆者不會這樣寫,而是會改用輔助函數完成計算。這樣的輔助函數有兩種常見的寫法。
第一種寫法是,只要發現某個條件成立,就立刻返回,如果始終都沒碰到這種情況,那么循環就會完整地執行,讓程序返回函數末尾的那個值作為默認返回值。
def coprime(a, b):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assert coprime(4, 9) assert not coprime(3, 6)第二種寫法是,用變量來記錄循環過程中有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有,那就用break提前跳出循環,如果沒有,循環就會完整地執行,無論如何,最后都返回這個變量的值。
''' 遇到問題沒人解答?小編創建了一個Python學習交流QQ群:531509025 尋找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幫互助,群里還有不錯的視頻學習教程和PDF電子書! ''' def coprime_alternate(a, b): is_coprime = True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is_coprime = False break return is_coprime assert coprime_alternate(4, 9) assert not coprime_alternate(3, 6)對于不熟悉for/else結構的人來說,剛才那兩種寫法都是比較清晰的方案,大家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
for/else或while/else結構本身雖然可以實現某些邏輯表達,但它給讀者(也包括你自己)帶來的困惑,已經蓋過了它的好處。因為for與while循環這種簡單的結構,在Python里面讀起來應該相當明了才對,如果把else塊緊跟在它的后面,那就會讓代碼產生歧義。所以,請不要這么寫。
要點
- Python有種特殊的語法,可以把else塊緊跟在整個for循環或while循環的后面。
- 只有在整個循環沒有因為break提前跳出的情況下,else塊才會執行。
- 把else塊緊跟在整個循環后面,會讓人不太容易看出這段代碼的意思,所以要避免這樣寫。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技巧:不要在for与while循环后写else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篇文章带你搞定Python返回函数
- 下一篇: 序列赋值引发的Python列表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