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你的导流姿势真的正确吗?
前言
對于新產品來說,種子用戶、基礎流量似乎是必須越過的一道坎,也是大規模驗證產品思路及完善產品設計的重要前提。
基礎用戶渠道從端屬性分:移動端、PC端、電視端、線下活動及平面廣告等,無論在哪個渠道做導流推廣,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提高轉化率,也就是讓用戶裝!
我負責的”有球APP“開始利用公司的PC端產品導流,那么怎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導流方案呢?
入口
1、考慮產品的入口放在哪里?
PC端產品非常成熟,是比賽直播產品,那么尋找的導流入口,必須先明確PC端產品為用戶帶來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沒別的,就是觀賽!明確了這一點,進而很容易得出一系列比較核心的產品功能點,進而成為我們的候補導流入口list
接著我們需要明確 ”有球APP“ 的產品定位和為用戶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作為一款懂球妹陪你看比賽 的產品,為用戶營造出一種 比較新穎的觀賽模式,消除用戶在觀賽過程中的孤獨寂寞,發泄用戶對比賽內容的交流欲望” 。
結合“有球APP”的產品價值和定位,很容易從剛才得出的PC導流入口list中,找出一些 能夠讓用戶比較順暢接受、符合用戶使用“有球APP”場景的 優質導流入口。
2、怎樣原有產品進行無縫銜接?
與原有產品無縫銜接的目的有兩點:1)提高入口導流量 2)減少對原有產品設計的破壞
入口形式盡量與產品周邊元素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為什么說“一定程度上”呢?過分的一致,只能導致這個入口的低量,太過顯眼很容易對原有產品造成破壞性,進而影響兄弟部門的既得利益,所以要掌握好度,多多與兄弟部門溝通,讓大家充分理解到你是也在同時為他們的產品考慮,會從兄弟部門的角度出發。
那做到什么程度是合格的入口銜接呢? 將“有球APP”最最核心的價值傳遞通過給用戶,同時兄弟部門同意你的產品方案 即可。 當然,這里視團隊不同,溝通成本高低不一。
導流著陸頁
入口位置和方案確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落地頁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切個PC頁面 做個產品宣傳靜態頁,放個二維碼 齊活~” ,其實醬紫下來基本屬于無用功,導流效率很低,為何? 分析原因是因為,導流入口只能用最短小精煉的話去傳遞產品最核心價值,但并不能給用戶一個完整的產品印象。
所以這個頁面的作用是 給予用戶一個完整的產品印象,讓用戶體驗到產品價值,使得用戶能夠舒舒服服的軟著陸。
所以頁面的核心是體現價值,引導用戶自然而然的下載。就“有球APP”來說,入口部署在每周比賽賽程列表中的按鈕“懂球妹陪你看”,用戶點擊后,心智模型是 “來看看什么樣的妹子陪我看?能得到什么樣的觀賽體驗?”
所以頁面本身需要的元素是:本場比賽對陣雙方相關信息、本場比賽的主播妹子,那,最核心的就是將本場比賽的主播妹子的最最漂亮的一面展現給 著陸用戶,使其對當晚的比賽充滿好奇與欲望。 就此總結出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挑選最好的照片。
其次是使用一些小計策引導用戶在頁面形成下載。回歸直播本身來說,使用美女直播作為切入點躲不開人性的色欲,so,給用戶設計一個場景“選個懂球萌妹,陪你看比賽”,讓用戶仔細斟酌幾張高質量的照片,從中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懂球妹”,當用戶鼠標懸停到感興趣的萌妹子照片處,遮罩展現“懂球妹”的最愛球星、球隊、球齡、簡介、是否單身(都是單身)等,注意,目的不是讓用戶去真正了解這個“懂球妹”,而是讓用戶覺得“這是一個真正的懂球妹”,并且是“單身”懂球妹;
與此同時,如果用戶對當前主播已經有一定認可,在場景“選個懂球萌妹,陪你看比賽”下,通過引導很容易點擊“選我 陪你看比賽!”這時,其實用戶的心理認知已經接受這種主播看球形態,并理解了產品應用場景,這個時候出現的 下載二維碼,我認為是恰到好處的。
衡量效率
通過篩選優質流量入口、設計場景化的著陸頁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衡量入口、落地頁的導流質量。
衡量入口效率分為兩部分,流量和轉化率。
為了衡量流量,我需要知道
1)部署的入口點擊UV占頁面正題UV比例是多少? 與沒部署入口之前,周圍控件點擊UV比例相比較是否有差異?
2)入口點擊UV,也就是進入導流頁面的UV,分時統計,代表著流量的多少并且進一步驗證各時間段的導流效率。
3)在3場比賽對應的3個著陸頁面中,掃描二維碼的次數。屬于第一步由PC到移動端的轉化率,很明顯用戶掃描了二維碼后,說明已經對著陸頁的內容認可對APP內容有一定認識,并有下載欲望。
4)H5落地頁下載次數。第二步用戶下載行為的統計。
5)注冊用戶量。
以上 2~5步由于一個漏斗,流量轉化理論上會存在一步步的衰減,在同一時間維度內(eg:11月29)計算每一步的衰減比例,
2~3的衰減 一般由于著陸頁的諸多因素導致,當然也有可能是本身導入的用戶需求命中率太低;
3~4的衰減 一般由于H5落地頁下載按鈕處的功能有問題or沒有對微信、微博等掃碼工具做適配(微信只允許應用寶的鏈接可以內部打開,其他下載鏈接只能引導用戶在瀏覽器中打開)
4~5的衰減基本就是注冊流程的情況了,可以通過買點和跑日志來梳理注冊流程中的種種你覺得不是“門檻”的“門檻”,這個以后另寫文章交流。
以上,是不是覺得將流量導入到app轉化為注冊用戶的方案就是萬事大吉的方案了?
按照劇情,肯定要自問自答的說:“當然不是!”
后面對于產品or渠道童鞋要做的就是,
1)根據每一步收集的數據,仔細分析出數據衰減的原因,調整和改進現有方案,提高轉化率
2)挖掘新的導流入口,根據特定入口出具合適的導流方案,并且重復上文提到的種種工作已提高轉化率,獲取更多的注冊用戶。
3)產品在每個階段的方向和切入點都是不同的,根據產品不同階段的切入點,調整導流入口、著陸頁的設計方式,以便獲取更加精準的注冊用戶和更高的轉化率。
綜上,對于一個小app的初期來說,導入的流量相比“大量”更需要的是“精準”,畢竟團隊精力有限,導入大量非精準流量,是對團隊精力和成本的極大浪費,作為一個pm來說,心疼而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0到1,你的导流姿势真的正确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导购的路上,媒体向左,社区向右
- 下一篇: 我是如何从技术转向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