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答网友问
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 羅曼·羅蘭(法)
之前發的文章《創業團隊從0到1,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與職業成長之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饋,在這里把我的回答匯總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于讀書
Q1:您提到這幾點書籍,是您都看過了?還是您讓旗下公司員工都必讀?交互設計、UI設計、需求制定、產品調研、用戶研究、技術知識、數據分析、市場營銷、行業認知、產品規劃、項目管理 這些書籍,是這個領域內權威或榜樣型書籍嗎?還是說不會那么全面?
A1:這些書基本都看過,我每天都保持看書的習慣,上下班路上2個小時,一周5天,周末看書和寫總結。正所謂“讀書之味,愈久愈深”。越是專業崗位越需要持續地修行,沒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另外,讀書的關鍵還是要帶著問題去看書,通過閱讀找到思路和答案,頭腦中沒有問題是不可能讀好一本書的。
對于員工來說這些書籍是必讀的,因為我列的這些書有一定價值和權威性。但可以不需要通讀,關鍵是頭腦中留個印象,遇到問題的時候,能自己先找答案,而不是傻啦吧唧的拍腦袋。另外。一個領域的里面的書大多數都相似,書往往都是越讀越薄,最關鍵是從里面提取你需要的信息。
Q2:您認為有這些領域的書籍理論后,需加上多少的項目實踐才能真正達到所謂合格優秀的產品經理呢?
大學四年的學習,我們很多的科目就算考過了,畢業后也忘了。所以看書又有何用?畢業許多年后的今天,我還在看,高數、線代、概率論。為什么要看這些書?
因為我們公司做的是人工智能,頭腦中有問題,所以想要看書。真正的看書是邊實踐邊閱讀,而不是看完了再實踐。看書與產品經理是否合格沒有直接關系,是不是合格的產品經理,取決于你做事的方式:
1. 能否清楚地看到問題:這要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才能有敏銳的洞察力;
2. 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做決策不拍腦袋,能為自己決策找到依據;
3. 有沒有很強的落地能力:有思路了以后需要推動團隊執行,這個時候不能過于教條;
4. 能否持續迭代自己:虛心學習態度;
基于以上4點,看書是讓你獲得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但在實踐中也要避免教條主義。
?
關于能力模型
Q3:每個產品經理優勢都不一樣,有些人對C端更合適,有些人對B端更合適,您這些是否都適用于每個人?
A3:還是類比大學吧,有專業好的,也有很多人專業成績不好的。難道專業出成績不好的同學,真的就是沒有用的嗎?很可能只是大學的教學方式有問題。我的列能力模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我只知道我們團隊現在需要這樣的人。
但是大道至簡,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背后知識也總有些相通的地方。對于我的產品經理能力和核心就是人、技術、商業,這源自IEDO的Design Thinking。
?
國外專家也有用UX、技術、商業三個環代表產品經理的能力,但本質和IDEO的模型沒有差別。
?
如果說大家覺得騰訊的更加權威的話,你也可以按騰訊的這個來培養自己的能力。
但是千變萬化發現還是離不開上面“人、商業、技術”三個能力圈。但因為行業和業務需求不同,每一個企業對于產品經理的崗位需求都可能會有點區別。我設置的能力模型,也僅代表自己公司的目前需求。
Q4:如果這些前提的知識都是通用型的,是不是就可提煉到一個產品職業人的規范化培訓的體系中,讓入門的產品人,可快速上手。
A4:做產品這件事情,可大可小,簡單是上面的三個環,但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不是哪一個培訓班兩個月就能教會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所以,我的要求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入手,但是你也可以從技術入手,或者運營入手,但最終都殊途同歸。不過有規范總比沒有套路總比沒有套路好,這就像練武術套路和散打的區別。
關于自我提升
Q5:見過很多產品人,理論套路講的頭頭是道,實際項目落地能力實在堪憂,請問如何去回避這類問題呢?
A5:我見過厲害的銷售,他能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把一些專業術語背得頭頭是道,他只負責把東西賣出去,但是真正的產品經理應該是專家型的人才,他懂得并不是這些專業術語名詞,而是知道怎么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實踐。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專家,連一些常見的術語都不知道的話,那說明沒有眼界,也很難獲得人的信任。
Q6:見過不少產品人,實干能力很強,項目落地實力驚人,但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方法論)的指引,總感覺差那么點意思,請問這類產品人,他們又該怎樣突破??
A6:我見過一些聰明的人,靠著小聰明和靈感做事,這種人有小成難以大成。我也遇到過許多,又聰明又善于學習的人,這些人是我真正敬佩的。另外,當人變得成熟的時候,已經不會執著于自己的小聰明了,而是更多地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理。
每一次看書的時候,我并不滿足于思考一個很細節點,我也會在想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所以我通過文章的方式,對于這些思考重新打包輸出。就像我看算法,發現算法不僅僅是機器,而是人類或者這個宇宙的一種思維模式。
點燃探求真理的欲望。回歸到孩童時代,點燃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對宇宙的好奇心。方能突破。
?
關于職業方向
Q7:你好 我本科是計算機編程專業 但學的不大好 較難做出成品。今年畢業準備考交互的研究生 跨專業很多不會的 需求分析、流程圖寫的不痛不癢 蠻焦慮 請問就我的情況關于后續 實習工作方面的職業發展有什么建議嗎?
A7:很多職業的選擇,不是無路可走的選擇,而是你的興趣所致。交互設計本身就是跨學科的,但交互設計的經典書籍《About face》《用戶體驗要素》等作者都是程序員中的大神。可以讀個UX專業。實習上面很適合走UX和產品的道路。但我面試的話,不會選擇因為專業不好而轉行的人。
Q8:老兄您好,我本專業是土木工程,大學自學的編程畢業敲了半年代碼,很喜歡做產品,現在在自學Axure和仿寫需求文檔,請問老兄 現在不知道從哪下手著重學習,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A8:產品三要素:人(UX)、技術、商業。懂技術是你的優勢,但半年的技術開發經驗不算多。喜歡做產品可以慢慢轉,過程中補足另外兩要素——人和商業。
?
關于新人
Q9:前輩,想咨詢下。我入行沒多久,也沒人帶。如果通過讀書 真的是最有效的提高自我方式嗎。有時候我覺得,讀書挺低效的,不讀卻又不行。有沒有其它方式自學來提高自我呢?
A9:如果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聰明的人點撥一下就好。關鍵是職業的態度和工作方式,在大廠的一些leader是有些可取之處的。但還是要弄清楚“企業價值、行業價值、社會價值”的關系,剩下的是自己驅動力。有沒有人帶,其實無所謂。新人如果能找到一個可靠穩定的平臺走好自己前兩年,弄清楚了自己的技能樹,就算沒能帶也能成長。
讀書是學習的最快捷方式,讀書不需要通讀,關鍵是提取你需要的信息。所以腦子里面面是否有問題,通過閱讀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并且運用到實踐中。聽書也是可以的。
?
Q10:創業公司還不是圖便宜?以為新人好糊弄,殊不知新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朋友圈,加上外界,網絡的影響,很容易離職!一個創業公司到成長后發展,就算發展成阿里巴巴之類,新人最后留下的留下的概率為0,這是事實不是玩笑。馬云現在說的話被當作經典,殊不知他能成功你就不能成功,這個從來就沒人想過這是為什么?也許根本就沒人知道這是為什么?
A10:說的是實話,新人留下的概率是比較低。但也不是要不得,這個要綜合考慮吧。因為價格便宜,意味著Leader付出的更多教育成本,這個從交易層面來說是對等的。關鍵企業還是要明白當下的需求是什么,設置一個使用期限。所以招人的時候的能力模型是一個較為客觀的衡量標準。
?
?
感謝小凡整理的腦圖
?
?
↘好文推薦:
王慧文清華產品課
寫給未來產品總監的一封信
B端設計指南——彈窗 究竟該如何設計
點個“在看”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答网友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菜鸟网络 | 寄件业务的产品逻辑
- 下一篇: 产品必懂技术术语(后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