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卖铲人”上半年成绩比想象中要好?业内:累积订单兑现 行业需要信心|行业动态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醫藥“賣鏟人”上半年成績比想象中要好?業內:累積訂單兌現 行業需要信心|行業動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財聯社8月31日訊(記者 盧阿峰)縱觀2023年上半年,“賣鏟人”CRO板塊在屢屢受挫中艱難前行,投資者和行業悲觀情緒持續蔓延,但多數CRO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報“比想象中要好”。
財聯社采訪的業內專家表示,相關CRO上市公司的2023H1成績單,體現了整體經濟乏力大環境下,CRO公司還具備跑贏大盤的實力。但主因還是之前承接訂單“兌現”,行業的低氣壓、訂單減少和融資環境不佳仍是主流,疊加IPO和減持收緊等不確定因素,理性與定力是“賣鏟人”和投資者當下最需要的。
四分之三企業營收正增長
醫藥板塊自2021年進入調整階段,直至今年上半年的二級市場行情也未得到顯著的改善,之前大熱的CRO板塊似乎仍然處于漫漫的尋底過程中。
東方財富CRO指數(BK0899)顯示,今年上半年,指數凈值由2022年12月30日的1758.58跌至2023年6月30日的1550.01,跌幅達到11.85%。
另據公開信息統計,今年以來,部分CRO概念股出現過較大跌幅,例如,藥明康德(603259.SH)、康龍化成(300759.SZ)、泰格醫藥(300347.SZ)等千億市值龍頭均出現過跌停,此外還有凱萊英(002821.SZ)、九洲藥業(603456.SH)、博騰股份(300363.SZ)、美迪西(688202.SH)等多只股票也多次出現過較大跌幅。
業內普遍認為,CRO板塊上半年持續走弱,或許與醫藥行業訂單減少和融資環境不佳有關。
此前,據媒體報道,藥明生物(02269.HK)CEO陳智勝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簽25個項目,低于往年四五十個項目的預期水平,其中中國項目占比不足兩成。對于不及預期的表現,陳智勝解釋稱,“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創新藥投融資減少,對公司早期項目數影響很大。公司市場份額并未減少,只是客戶資金緊張,導致簽單周期拉長。”
行業信心不足,二級市場也維持著一片慘淡的跡象,但經財聯社記者統計,已公告H1業績的CRO企業成績,多數好于預期,其中,四分之三以上CRO上市企業營收同比增長為正,過半歸母凈利潤增長率為正。
數據來源:wind
具體而言,2023H1國內CRO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呈現出分化趨勢,一些公司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方面持續增長,而另一些公司則面臨一些挑戰。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一些中小規模的CRO公司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方面都有不錯的增長。例如,百城醫藥(301096.SZ)2023H1營收同比增長72.4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0.51%;諾泰生物(688076.SH)2023H1營收同比增長49.3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15%;普蕊斯(301257.SZ)2023H1營收同比增長42.20%,歸母凈利同比增長218.86%。
龍頭方面,“CRO一哥”藥明康德2023H1營收同比增長6.28%,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61%;康龍化成2023H1營收同比增長21.70%,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28%;泰格醫藥2023H1營收同比增長3.2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6.47%。
還有一些公司的業績出現下滑。例如博騰股份2023H1的營收同比下降40.25%,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6.15%;和元生物(688238.SH)2023H1的營收同比下降37.92%,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23.7005%;美諾華(603538.SH)的營收同比下降35.11%,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83.29%。
行業景氣度尚可?
各大CRO上市公司對于其業績表現和行業景氣度的看法不一,似乎“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再次證明,藥明康德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能夠高效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并持續驅動公司未來的長期發展。”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3年,公司預計實現全年收入增速5%7%,經調整nonIFRS毛利增長13%14%,以及自由現金流增長750%850%。
上半年股價創下三年新低的康龍化成,其業績反而出現“驚喜”,其證券部人士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2023H1業績屬于正常增長,“行業階段性遇冷客戶需求增速暫時放緩的市場環境下,我們一些前期的項目數量變少了,但我們也有一些前期業務推進到后期階段,所以推動了我們的業績增長,只是增長沒有以前年度的30%40%那么高了。”對于2023全年業績目標,其證券部表示,“增長目標仍然是15%20%?!?/p>
博騰股份則“喊起了冤”,其證券部人士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2023H1業績表現看起來并不樂觀,主要是由于此前大訂單沖高,業績基數高。公司目前海外業務占比總業績收入近九成,2023H1仍增長近兩成。剔除掉大訂單影響后,公司常規業務收入仍然保持同比增長約29%,經營狀況依然相對良好,投資者需要清醒鑒別。
綜上,2023年的CRO板塊的業績狀況,似乎與走低的指數并不匹配?!皢渭兊膹呢攬髞砼袛?,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深圳前海銳鋒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基金經理賴傳亮認為不要對CRO行業中期成績太樂觀,他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醫藥行業新藥研發周期長,從開始研發到進入市場往往需要510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更長。就不同行業而言,CRO行業訂單相對具有更好的長期性,目前釋放的業績,更多的是依托于之前(承接的)訂單的“兌現”。
資深醫藥行業專家胡曉春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上半年CRO板塊總體上盈利保持較好的增長,原因一是整體經濟乏力大環境下醫藥板塊包括CRO公司還是具備跑贏大盤的實力;二是不排除去年業績的周期延續,在今年上半年體現因素。
胡曉春進一步直言道,“一家企業的半年報特別是年報的指標表現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行業的景氣高度,半年報、年報是一個重要的景氣參考系,但我們還得根據行業科技發展前景、行業支持政策以及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前景地位,判斷一個行業的景氣程度,而非僅僅一家企業的報表?!?/p>
“所以,投資人比較難在當下對醫藥行業形成比較穩定的投資預期。在這樣的時間維度里,暫時性離場,保持關注,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辟噦髁寥绱私忉尳衲晟习肽闏RO板塊的二級市場走勢。
“賣鏟人”和投資者都需要理性與定力
今年上半年,創新藥行業的慘談,似乎已經成為共識:港股藥企新股接連破發,已上市企業跌幅巨大,多家企業市值破凈,科創板創新藥企市值也持續下滑,甚至已經涌現出“凈資產為負”的上市公司。
作為創新藥的上游,“賣鏟人”也不得不面對下游“降速”的現實。在中報營收和利潤數字增長背后,無論是藥明康德還是泰格醫藥等,都在經受新的考驗。
財聯社記者發現,“賣鏟人”們中報的具體業務上基本都出現了兩個共同現象:海外業務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國內業務增速大多不及國外業務、CGTCDMO業務普遍出現下滑不及預期的情況。
還以藥明康德為例,其CGTCDMO業務第二季度實現收入1.8億元,同比下降17.9%;上半年實現收入3.4億元,同比下降24.9%。上半年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0.1%,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公司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23.7億元,剔除抗新冠商業化項目后同比增長42%;來自歐洲客戶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19%;來自中國客戶收入32.3億元,同比增長6%;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10.4億元,同比增長6%。
醫藥行業資深專家劉俊峰曾對財聯社記者表示,CRO作為提供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的行業,其收入高度依賴于其他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若醫藥行業增長速度沒達到預期,將導致企業研發需求下降或研發外包需求下降?!岸髽I研發投入增速又取決于終端市場和經濟環境,上半年國內醫療市場環境顯然并沒有年初預計的那么樂觀。”
胡曉春也對財聯社記者如此解釋,“一來國內如藥明康德等大型CRO公司本來主體業務就在海外,這只是一種正常的延續;二來目前雖然國外藥企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也不斷在砍掉一些管線的研發投入,但我們國內藥企情況可能更甚,經濟壓力更大,也自然就表現出國內(增速)不及國外了?!?/p>
“這個倒是不奇怪,本身很多企業就是以海外訂單為主,直接在海外設廠。”賴傳亮認為,CGTCDMO業務主要是受到新藥研發進度不如預期的影響,融資環境不及之前,研發投入熱情也不及之前。而且相對于國內醫藥行業環境的變化,國外醫藥行業環境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擁有更加穩定的投資預期,另外部分CRO上市公司在海外的布局,也開始逐漸發力?!爱斎?,這樣的現象對于整個行業來講是局部的,也是階段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證監會三箭齊發,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和活躍度,多項“活躍資本市場”利好政策重磅落地,包含降印花稅、階段性收緊IPO、嚴控再融資、嚴控減持等組合政策。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由于生物醫藥企業研發長周期、高投入的特點,二級市場上市的多家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企業處于破發、虧損狀態,企業仍然依賴外部輸血。對于一級市場,IPO收緊,退出機制受到影響,收縮也將傳導到天使、A、B、C輪整個融資鏈條。同樣,CRO行業作為整個行業的上游,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胡曉春對財聯社記者如此展望接下一段時間的CRO行業,“國內CRO行業主旋律是發展向上,這是客觀規律。雖然由于IPO政策有一定調整,對持有人的上市后減持也進行了規則上的管控,但這更有利于CRO行業包括整個醫藥行業的健康有序的長線發展。沒有短期暴利,但長期景氣有大利,對于一個理性的有戰略遠見的睿智投資者而言,CRO行業是永遠值得親睞的行業。”
作為私募基金的操盤手,賴傳亮也表達了積極態度,他表示,醫藥行業擁有極長的生命周期,前進的道路上不知還有多少顆璀璨的明珠等著被發掘,就算從現代醫學誕生開始算,現在也許僅僅是個開始。從這樣長的時間周期維度上看,目前醫藥環境的變化,疊加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也僅僅是短期的因素而已。“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顧好自己的業務,等待投資人的回歸。”
(編輯 曹婧晨)
來源:財聯社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醫藥“賣鏟人”上半年成績比想象中要好?業內:累積訂單兌現 行業需要信心|行業動態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醫藥“賣鏟人”上半年成績比想象中要好?業內:累積訂單兌現 行業需要信心|行業動態的問題希望對你有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医药“卖铲人”上半年成绩比想象中要好?业内:累积订单兑现 行业需要信心|行业动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特斯拉连番出手、小鹏零跑跟进 “金九银十
- 下一篇: 起亚8月全球销量255481辆 同比增长